时间: 2025-04-26 13:5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21
赠老僧
作者:杜荀鹤 〔唐代〕
众僧尊夏腊,灵岳遍曾登。
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
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
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
这首诗描绘了众多僧侣尊重四季的变化,作者曾经游历过许多灵秀的山岳。手中拄着竹杖渡水,沿着溪边走过缠绕的藤蔓。内心空灵宁静,仿佛是心灵的印记,眉毛如白雪般洁白。自己得意于巡游四方的道理,却依然无法真正地栖息于禅境之中。
杜荀鹤,字季明,号白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902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优雅。
此诗写于杜荀鹤晚年,当时他已对世事有了较深的领悟,渴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禅意。正值他在山水之间游历,观察自然并思考人生,故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感慨。
《赠老僧》是杜荀鹤对生命、自然与心灵的深刻反思。全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敬重,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的“众僧尊夏腊”展示了僧侣们对岁月的恭敬,接下来的“灵岳遍曾登”则是他游历中的印记,二者结合,形成了对生活的尊重与对自然的热爱。
在诗中,作者通过“度水手中杖,行山溪畔藤”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他在自然中漫游的场景。这里的“杖”和“藤”不仅是行走的工具和路标,更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支撑与伴随。接着,作者通过“心空默是印,眉白雪为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清净与宁静,仿佛在说,内心的平和才是人生的真正印记。
最后一句“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更是点明主题,尽管他在追求道理与禅意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领悟,但依旧未能抵达心灵的归宿。这种矛盾的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尽管身处喧嚣的社会,作者仍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禅意与安宁,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哲学思考与内心挣扎。
杜荀鹤的《赠老僧》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在诗中,作者用什么意象来形容自己的内心状态?
“自得巡方道,栖禅老未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