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15:33
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
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
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
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
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
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
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缙绅。
亭亭昆山玉,皎皎无缁磷。
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
太皇时内禅,神器付嗣君。
新命集旧邦,至德被远人。
捧册自南服,奉诏趋北军。
觐谒心载驰,违离难重陈。
策马出蜀山,畏途上缘云。
饮啄丛箐间,栖息虎豹群。
崎岖凌危栈,惴栗惊心神。
峭壁上嶔岑,大江下沄沄.皇风扇八极,异类怀深仁。
元凶诱黠虏,肘腋生妖氛。
明主信英武,威声赫四邻。
誓师自朔方,旗帜何缤纷。
铁骑照白日,旄头拂秋旻.将来荡沧溟,宁止蹴昆仑。
古来有屯难,否泰长相因。
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于役各勤王,驱驰拱紫宸。
岂惟太公望,往昔逢周文。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感此慰行迈,无为歌苦辛。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15:33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作者: 贾至 〔唐代〕
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
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
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
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
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
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
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缙绅。
亭亭昆山玉,皎皎无缁磷。
顾惟乏经济,扞牧陪从臣。
永愿雪会稽,仗剑清咸秦。
太皇时内禅,神器付嗣君。
新命集旧邦,至德被远人。
捧册自南服,奉诏趋北军。
觐谒心载驰,违离难重陈。
策马出蜀山,畏途上缘云。
饮啄丛箐间,栖息虎豹群。
崎岖凌危栈,惴栗惊心神。
峭壁上嶔岑,大江下沄沄。
皇风扇八极,异类怀深仁。
元凶诱黠虏,肘腋生妖氛。
明主信英武,威声赫四邻。
誓师自朔方,旗帜何缤纷。
铁骑照白日,旄头拂秋旻。
将来荡沧溟,宁止蹴昆仑。
古来有屯难,否泰长相因。
夏康缵禹绩,代祖复汉勋。
于役各勤王,驱驰拱紫宸。
岂惟太公望,往昔逢周文。
谁谓三杰才,功业独殊伦。
感此慰行迈,无为歌苦辛。
在胡人骚扰的夏天,皇帝的车驾突然南巡。
衣冠被敌军侵犯,狼狈地随风尘而去。
豳公坚持大节,临危不顾自身安危。
在白刃前昂首激昂,鲜血溅洒下巾。
尚书怀有忠义,历经险境披荆斩棘。
随从出剑门,登高临岷江之滨。
当今期望侍郎,公才标志着高贵的士族。
亭亭如昆山之玉,皎洁无瑕若磷火。
然而却缺乏经济之才,牧民也陪同在旁。
我愿意雪洗会稽,仗剑清扫咸秦。
太皇时期内禅,神器传给嗣君。
新命聚集旧邦,至德惠及远人。
捧册自南方受命,奉诏急趋北军。
觐见的心情如奔驰的马,离别的艰难难以重叙。
策马出蜀山,畏惧云雾缭绕的道路。
在丛林间饮食,栖息于虎豹之群。
崎岖的栈道令人心惊,心神惴惴不安。
峭壁上高耸的山峰,大江下奔腾的水流。
皇风扇动八方,异类心怀深情。
元凶诱使狡猾的敌人,肘腋间弥漫妖气。
明主信任英武之士,威名赫然传四邻。
誓师自朔方出征,旗帜何其纷繁。
铁骑照耀白日,旄头拂动秋天的天空。
将来荡平沧海,宁可踏上昆仑。
自古以来有屯难,否泰长久相因。
夏康继承禹的功绩,代祖复兴汉的勋业。
在役的都勤于王事,驱驰向紫宸。
岂止是太公望,往昔曾逢周文。
谁说三杰有才,功业独自殊伦。
感此慰藉行走,莫要歌唱苦辛。
贾至,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诗歌的豪放与激昂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边塞和战争为主题,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时局动荡,边疆不宁,作者奉旨出征,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忠义精神的追怀。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诗中,贾至以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在诗的开头,作者以“胡羯乱中夏”引入,描绘出战乱的背景,紧接着用“銮舆忽南巡”展现皇帝的急迫行程,表现出国家形势的危急。接着,作者借用历史典故,赞颂了忠臣的勇敢和无畏,展示了身处险境仍然坚持信念的高尚情操。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气势。例如“铁骑照白日,旄头拂秋旻”,生动地描绘了战士的英勇形象。最后,诗人在对古代英雄的回顾中,表达了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也有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贾至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是一首兼具历史厚重感和个人情感的优秀诗作。
这首诗的主题是爱国和忠诚,强调在国家危难时刻,忠臣应挺身而出,展现出高尚的品德与勇气。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追思,体现了一种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选择题:贾至所描绘的“胡羯”主要指哪种人群?
A. 汉人
B. 外族
C. 商人
D. 文士
填空题:诗中提到“亭亭昆山玉”,形容的是____的品德。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尚书抱忠义”体现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 (对/错)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贾至此诗同样表达了壮志与豪情,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忠臣的责任。
高适《别董大》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贾至的忠义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比,前者多了几分温情,后者则更显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