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1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16:09
寄曾运使 赵蕃 〔宋代〕
知名必曹刘,乃可暗中索。 无闻若我遭,过眼谁复忆。 如何十年后,姓名犹见识。 当时所陈诗,亦复能道说。 岂我能致然,先生自为德。 维时岁云莫,归路千山隔。 见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 迨兹去无由,乃悔来卒迫。 况今落蛮夷,公且天咫尺。 犹拟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全诗翻译:
要想知名必须像曹刘那样,才能在暗中摸索。 像我这样默默无闻的人,谁还会记得呢? 然而十年后,我的名字仍被人认识。 当时我陈述的诗,现在还能被提及。 这难道是我自己能做到的吗?是先生您的德行所致。 如今岁月已晚,归途被千山阻隔。 与您相见不过三四次,我却已身处南北之遥。 现在想要离去却无路可走,只能后悔当初来得太仓促。 何况我现在流落到蛮夷之地,而您却近在天边。 我仍计划乘信州的船,去探访茶山上的竹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是赵蕃寄给曾运使的作品,表达了对曾运使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蕃晚年,当时他身处边远地区,与曾运使相隔甚远。诗中表达了对曾运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流离失所的无奈和后悔。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对曾运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中,赵蕃用“曹刘”比喻文学上的成就,表达了对曾运使的敬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默默无闻的无奈,以及对过去仓促决定的后悔。诗的最后,赵蕃仍怀有希望,计划去探访茶山上的竹宅,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曾运使的感激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赵蕃通过对比自己的默默无闻和曾运使的德行,表达了对曾运使的敬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过去决定的后悔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赵蕃在诗中用“曹刘”比喻什么? A. 文学上的成就 B. 政治上的成就 C. 军事上的成就 D. 商业上的成就 答案:A
诗中“岁云莫”是什么意思? A. 岁月已晚 B. 岁月尚早 C. 岁月平静 D. 岁月动荡 答案:A
赵蕃在诗中表达了对曾运使的什么情感? A. 嫉妒 B. 感激 C. 厌恶 D. 冷漠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