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

《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

时间: 2025-04-29 17:44:05

诗句

缭绕竹青沙白,缘情政可生愁。

寂寞雁秋猿冷,未妨相与成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44:05

原文展示:

缭绕竹青沙白,缘情政可生愁。寂寞雁秋猿冷,未妨相与成游。

白话文翻译:

竹林青翠,沙滩洁白,环绕四周,这样的景致本应引发愁绪。孤独的大雁在秋天哀鸣,猿猴的叫声也显得凄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同出游。

注释:

  • 缭绕:环绕,围绕。
  • 竹青沙白:指竹林青翠,沙滩洁白,形容景色的清新。
  • 缘情:因情,由于情感。
  • 政可:正可,正好可以。
  • 寂寞:孤独,冷清。
  • 雁秋猿冷:指大雁在秋天哀鸣,猿猴的叫声显得凄冷,形容秋天的凄凉。
  • 未妨:不妨,不碍事。
  • 相与:一起,共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是他在分宜与公度簿公尊兄相遇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与友人公度簿公尊兄在分宜相遇后所作。诗中描绘了环绕的竹林和洁白的沙滩,以及秋天孤独的大雁和凄冷的猿猴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图,通过“缭绕竹青沙白”和“寂寞雁秋猿冷”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诗中的“缘情政可生愁”一句,表达了诗人因情感而生的愁绪,而“未妨相与成游”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凄凉的秋日,也不妨碍与友人一同出游,共享自然之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缭绕竹青沙白:描绘了环绕的竹林和洁白的沙滩,形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景色图。
  2. 缘情政可生愁:表达了诗人因情感而生的愁绪,这样的景色本应引发愁绪。
  3. 寂寞雁秋猿冷:描绘了秋天孤独的大雁和凄冷的猿猴叫声,形容秋天的凄凉。
  4. 未妨相与成游: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凄凉的秋日,也不妨碍与友人一同出游。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竹青沙白”和“雁秋猿冷”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 对仗:诗中“缭绕竹青沙白”与“寂寞雁秋猿冷”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表达因情感而生的愁绪,诗人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友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 竹青沙白:清新自然的景色,象征着自然之美。
  • 雁秋猿冷:凄凉的秋日景象,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缭绕竹青沙白”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A. 清新自然的景色 B. 凄凉的秋日景象 C. 热闹的城市景象 D. 宁静的乡村景象

  2. 诗中“缘情政可生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B. 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C. 诗人因情感而生的愁绪 D. 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 诗中“未妨相与成游”展现了什么? A. 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B. 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C. 诗人因情感而生的愁绪 D. 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赵蕃《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但赵蕃的诗更加简洁自然,而苏轼的词则更加深情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赵蕃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词风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乡子 次韵无斁雪后二首 其一 寄北山顺法师二首 嗟哉行 寄兖州张龙图文潜二首 菩萨蛮·髻钗初上朝云卷 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饮 早起 送王元均贬衡州兼寄元龙二首 夜句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梗泛萍漂 目字旁的字 首丘夙愿 蚌病成珠 兑换 耳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十里无真言 学海波澜 寸草衔结 查扣 优开头的成语 阎易 己字旁的字 故态复萌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