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月词五首 其一

《望江南 月词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0:51:01

诗句

长门月,永夜怨凄凉。

露湿瑶阶罗袜冷,一帘风静百花香。

树色隐昭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1:01

原文展示:

长门月,永夜怨凄凉。露湿瑶阶罗袜冷,一帘风静百花香。树色隐昭阳。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在长门之上,漫漫长夜中满是怨愁与凄凉。露水湿润了瑶台的阶梯,罗袜感到冰冷;一帘微风轻拂,散发着百花的芬芳。树影隐约中映出昭阳的轮廓。

注释:

  • 长门:古代宫廷的门,常用于形容宫女的孤独与怨愁。
  • 瑶阶:指用美玉铺成的台阶,象征高贵。
  • 罗袜:丝织的袜子,细腻而轻盈。
  • 昭阳:可能指明亮的阳光,也可能是历史典故中的某一位美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约1680-约1741),清代诗人,字幼琏,号云溪,江西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作者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江南 月词五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月夜中的孤独与凄凉。诗的开头“长门月,永夜怨凄凉”即刻营造出了一种冷清的氛围,长夜中的月光似乎照亮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怨愁。接下来的“露湿瑶阶罗袜冷”,细腻地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与湿润,传达出一种身处高贵环境却感到寒意的矛盾体验。

而“一帘风静百花香”则转向了自然的美好,尽管夜色凄凉,微风中却带来了百花的芬芳。这种景与情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最后“树色隐昭阳”暗示了希望的存在,虽隐约不清,却让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门月,永夜怨凄凉:长门的月光映照,漫长的夜晚充满了怨恨与凄凉的情绪。
  2. 露湿瑶阶罗袜冷:露水湿润了瑶台的阶梯,让穿着轻盈罗袜的人感到寒冷。
  3. 一帘风静百花香:微风轻拂,带来了百花的芬芳,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4. 树色隐昭阳:树影隐约中,昭阳的光辉似乎隐藏其中,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门与月光比作孤独的象征。
  • 对仗:如“露湿瑶阶”和“罗袜冷”,形成平衡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以情感,使诗更富有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孤独与美好交织的环境中,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代表清新与寒冷,暗示情感的脆弱。
  • 瑶阶:象征高贵与孤独的环境。
  • 百花香: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门”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古代宫廷的门
    • C. 一种乐器
  2. “露湿瑶阶罗袜冷”中“罗袜”指的是什么?

    • A. 丝织的袜子
    • B. 鞋子
    • C. 裙子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C. 对战争的描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亭集序》

诗词对比:

熊琏的《望江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熊琏则在自然景色与情感中寻求平衡,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咏扇 淮上杂诗六首 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中秋月下怀永叔 题三教圆通堂 依韵和行之枇杷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二织室 岸贫 韩子华遗冰 拟玉台体七首其一欲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存实废 包含刻的成语 有案可查 严祖 西字头的字 頁字旁的字 眼泪汪汪 宸谟 瓜田李下 表率 牙字旁的字 逃漏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隶字旁的字 临危蹈难 包含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