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13
蠢尔天骄子,中原祸太深。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你这愚蠢的天之骄子,中原的灾祸实在太深重。
你的野心难以揣测,总是在内地频繁侵扰。
日头西沉难道就常常暗淡,阳光自会剥夺阴影。
德行的光辉并非不曾超越,但最终还是会被杀狐林所识别。
张元干,宋代诗人,字子青,号白云,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时事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象为主。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从个人的观察出发,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及对当权者失德的批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与忧虑。开头的“蠢尔天骄子”直接点名了当权者的愚昧与无知,所指的可能是当时中央政权的无能与腐败。紧接着,诗人提到的“野心殊叵测”则揭示了权力欲望的复杂与危险,暗示着内地政局的动荡与不安。
通过“日昃那常晦”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观的情感。在诗的最后,提到“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不仅反映出社会对德行的渴望,也暗示着即使有德者,最终也难以逃脱权力的制约和牺牲。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了一个悲怆而深刻的社会图景。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权者的批判,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德行的追求和反思。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社会的黑暗与希望的交织。
诗中所称的“天骄子”是指:
A. 诗人自己
B. 当权者
C. 普通百姓
D. 文人雅士
“阳生自剥阴”是什么意思?
A. 阳光会消失
B. 光明会战胜黑暗
C. 阴暗会吞噬一切
D. 太阳升起
诗中提到的“杀狐林”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田园风光
B. 道德的缺失
C. 权力的阴暗面
D. 大自然的美丽
答案:
对比张元干的《上张丞相十首》与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当权者的控诉,但杜甫更多地聚焦于百姓的苦难,而张元干则侧重于对权力本身的批判。两者在表达方式上虽有不同,但主题的共鸣却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