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17
《上韩持国》 ——苏轼
韩氏三虎秉枢极,中有一虎似伟节。
端居隐几学无心,夙驾入朝常正色。
犯时独行太畏畾,回天不忌真药石。
辇致归来荷二圣,推排使至有众力。
吾侪小人但饱饭,不有君子何能国。
西湖醉卧春水船,如何为人作丰年。
这首诗描绘了韩氏家族中的三位杰出人物,尤其是其中一位像伟大的节操一样的人物。
他安静地坐在书案旁学习,没有私心,平日里进入朝廷时总是正色以对。
在犯错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行走,十分畏惧,回头看天也不怕真正的药石。
当辇车归来时他背负着两位圣人的重托,推举的官员们都具备众多的才能。
我们这些小人只会吃饱饭,如果没有君子,国家怎能治理好?
我在西湖上醉卧在春水的船上,怎么能为百姓创造丰年呢?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充满个性和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现了他对韩氏家族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与无奈。
这首诗以韩氏家族为题,展现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人在开篇便引入了“韩氏三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权力与责任的重疊。苏轼通过对这位“伟节”的描写,表现了他对正直优秀之人的高度赞赏。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小人相比的无奈,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尤其是“西湖醉卧春水船”,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仿佛在表达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如何为人作丰年”,则显露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和无力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君子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君子与小人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通过对韩氏家族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并通过西湖的闲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氏家族有多少位杰出人物?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吾侪小人但饱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在诗中所表达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