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1:15
江翁顺天和,心迹两夷简。
虽如边韶寝,且异宰予懒。
平居无进间,经史自课限。
高歌慕翰林,鸣琴写中散。
悠然物外人,强为章绶绾。
官舍苦秋霖,瞬息聊休眼。
勤勚已有余,宴安何愧赧。
借书谁敢惊,欹枕尚未暖。
不疑神骥才,垂耳困皁栈。
碌碌随吾侪,拜揖把手版。
毋嫌朱墨倦,腾举已为晚。
慎勿思山林,山林付愚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江边的老人顺应天命,心迹简朴如同两岸的河水。虽然我像边韶那样安寝,但与宰相相比我却显得懒散。平日里没有进取之心,唯有经史作为自我约束。我高歌向往翰林的风采,弹琴写下洒脱的情怀。悠然自得地做个物外之人,强迫自己去做一些繁文缛节。官舍中秋天的雨水让我苦恼,瞬息之间只能闭上眼休息。勤勉的工作已经足够,安逸的生活又何需羞愧呢?借书时谁敢打扰,已经斜躺入梦,尚未温暖的枕边。对于神骏的才能我并不怀疑,却被困于这狭窄的栈房。碌碌无为随同我的同侪,互相拜揖,握手寒暄。不要嫌弃我对朱墨的倦怠,腾起的志向已为时已晚。切忌想念山林,山林只会带来愚昧的疲惫。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注重治国理政和历史研究,风格沉稳,富有深思熟虑的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司马光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志向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起初,诗人以“江翁”开篇,借用江边老人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随和与安宁的心态。接着,诗人自我反思,承认自己在进取上的懒散,表达了对个人能力的自我怀疑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细腻,如“高歌慕翰林”,展现了诗人对文人风采的仰慕;“鸣琴写中散”则体现了他对音乐与自由的追求。整体上,诗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尽管官舍的秋雨让人感到苦闷,但勤勉的心态和对过去的追忆却让人不至于心灰意懒。
此外,诗中还暗含着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理想的无奈,诗人对“朱墨”的倦怠,显露出对当下生活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平静中渗透出一丝哲思,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也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探讨了生活的选择与个人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既感慨于生活的平淡,又渴望超脱的复杂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翁”象征什么?
诗人对“朱墨”的倦怠表示了什么态度?
诗中“勿思山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