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3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9:31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
结根岂殊众,
修柯独出林。
孤高不可恃,
岁晚霜风侵。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竹子与众不同的生长特点,它的根基虽然与其他植物并无不同,但它的枝叶却独自高耸于林间。竹子虽显得孤傲而高洁,但这样的孤高并不能依靠,到了年末,寒冷的霜风依然会侵袭它。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竹”作为一种象征高洁、坚韧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被文人所赞颂。它也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文、书、画等领域均有极高的造诣。苏轼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风格多样而著称。
本诗创作于元祐五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游览七宝寺时,感受到孤独和坚韧的生命力量,借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处境与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凸显了高洁与孤独的主题。诗人以“结根岂殊众”开篇,指出竹子的根基与其他植物并无二致,然而它的枝叶却能够“独出林”,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竹子的生长特点,更隐喻了诗人自身在逆境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心态。
而“孤高不可恃”则传达了一种孤傲的哲思,孤高并不能成为依靠,生活的艰辛仍会随之而来,“岁晚霜风侵”一句道出了时光的无情和岁月的侵蚀。诗人在享受孤高之美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生活的困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与坚韧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
整首诗传达了孤独与坚韧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追求高洁理想与面对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竹子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生活的感悟。
诗人通过竹子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幸福
B. 孤独与坚韧
C. 友情
D. 财富
“岁晚霜风侵”中的“霜风”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生活的艰难
C. 春天
D. 欢乐
诗中的“修柯独出林”主要表现了竹子的什么特点?
A. 繁茂
B. 独特性
C. 易倒
D. 矮小
答案: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首诗同样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与苏轼的诗在主题上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