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4:55
秋旦露气白,初阳淡无晖。
群鸡正乱叫,栖禽犹倦飞。
我行适中野,踯躅烟路微。
苍莽荆棘深,零露沾裳衣。
去去既寡欢,恻恻中心违。
素志谅难易,知音古尤稀。
侧身复惆怅,拂旦吾当归。
在秋天的清晨,露水显得格外洁白,初升的阳光也显得微弱无光。群鸡正在喧闹地叫着,而栖息的鸟儿依旧懒洋洋地不愿飞翔。我在田野间漫步,慢慢走着,烟雾弥漫的小路显得十分微弱。茂密的荆棘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走来走去心情却依旧不愉快,内心深处更是感到一丝惆怅。我的志向虽简单却难以实现,能够理解我的知音更是难得。我侧身感到一阵惆怅,清晨我将回归故里。
王绂(约1480-1550),字仲明,号东山,明代著名诗人。他生于明代中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因官职低微而不为人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杂诗》写于王绂的一次秋日郊游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孤独感。诗中描绘的清晨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知音的渴望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杂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秋日清晨的孤独与惆怅。首联“秋旦露气白,初阳淡无晖”,用清晨的露水和微弱的阳光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冷清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描写,群鸡的喧闹与倦飞的鸟儿形成对照,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情绪的淡漠。
诗人行走在田野间,描绘着眼前的景象,却无意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荆棘丛生的道理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零露沾衣则是对内心忧伤的具象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去去既寡欢,恻恻中心违”,表现出对友人难寻的失落感。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层层深入,展示了人与自然和内心的对话,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是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王绂借助秋季的意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知音的渴望,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早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选择题:诗中“初阳淡无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填空题:诗中“零露沾裳衣”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知音古尤稀”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渴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