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六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7-19 09:02:03

诗句

恻恻复恻恻,桑黄秋露白。

持糜不能餐,持麻不能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9 09:02:03

原文展示:

恻恻复恻恻,桑黄秋露白。
持糜不能餐,持麻不能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深深的忧愁与无奈。秋天的露水凝结在桑树的黄叶上,露水是如此的清冷。手中虽有糜(指米饭),却无法吃;手中有麻(指麻绳),却无法织。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注释:

  • 恻恻:形容忧伤、怜悯的样子。
  • 桑黄:桑树的黄叶,象征秋天的来临。
  • 秋露:秋天的露水,通常是清冷的,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 持糜:手中拿着米饭,暗指生活的必需品。
  • 持麻:手中拿着麻,暗指生活的劳动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时彻,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关注社会民生,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子夜四时歌》系列诗作是张时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源于对秋季的感慨,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六》通过简短的四句诗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意象。开篇的“恻恻复恻恻”反复叠加的词语,直接传达出诗人心中浓厚的忧伤情绪。随着季节的更替,桑树的黄叶和秋天的白露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持糜不能餐,持麻不能织”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奈感。手中拥有的米饭和麻,代表着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但却无法享用或使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这种对拥有却无法利用的感慨,凸显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直白的情感,展现了深层的社会和人生哲理,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生命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恻恻复恻恻:通过叠字强调悲伤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反复纠结的心境。
  2. 桑黄秋露白:描绘秋天的景象,桑树的黄叶和清冷的露水,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3. 持糜不能餐:虽然手中有米饭,表面上似乎有生活的保障,但实际上却无法享用,暗示着生活的困境。
  4. 持麻不能织:同样地,手中有麻却无法进行劳动,象征着生活的无力感和失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和意象上都体现出对仗的美感,如“持糜”和“持麻”。
  • 象征:桑黄和秋露象征着凋零和孤独,强化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 叠词:使用“恻恻”反复叠加,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生活困境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艰辛时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露:象征清冷、孤独。
  • 桑黄: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无奈。
  • :代表生活的基本需求。
  • :象征劳动与努力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恻恻”一词的意思是: A. 悲伤
    B. 快乐
    C. 愤怒
    D. 平静

  2. 诗中提到的“持糜”指的是什么? A. 米饭
    B. 麻绳
    C. 水
    D. 书籍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生活的美好
    B. 对自然的热爱
    C. 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D.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秋思》 by 张籍

诗词对比:

可以将《子夜四时歌其六》与杜甫的《秋夕》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加关注于个人的情感抒发,而张时彻的诗则更加强调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查询

夏室 至东里次前韵 挽十六叔父朝散 其二 别饰道二十弟 荥泽驿阻雪 寄江子之 和四兄 春日二首 次二十一兄韵 僧舍小山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连帙累牍 秉开头的成语 烟芜 己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方圆可施 异代之交 屈开头的成语 炭火 卡具 燃糠自照 披沙简金 一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糊涂账 厄字旁的字 间接推理 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