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10:26
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斧残留得半株斜,相对微吟到暮鸦。
堪叹病翁无绮语,不如枯树有琪花。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情景。即使斧头已将梅枝斜斜地砍下,余下半株梅花却仍在微微吟唱,伴随着暮鸦的啼叫。病重的老翁叹息,无法说出美丽的词句,不如那枯树上开出的奇特花朵。
“梅花”在中国诗词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仍然绽放,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人的病翁形象可以联系到“老而不衰”的哲学,暗示即使身体衰弱,但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仍然存在。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冬日,诗人漫步至石塘,见到梅花与暮鸦,心中感慨万千而作。诗中透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刘克庄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诗的开头用“斧残留得半株斜”描绘出梅花的残缺,象征着人生中的挫折与不完美。然而,尽管梅花被砍伐,仍然“微吟到暮鸦”,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仿佛在说,即使生活充满了病痛与无奈,“病翁无绮语”,也比不上那“枯树有琪花”的美丽与希望。这里的对比不仅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隐喻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中“斧残”指的是什么?
“堪叹病翁无绮语”中“绮语”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比喻“枯树有琪花”意在表达什么?
王安石的《梅花》也是描写梅花的作品,但更侧重于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刘克庄的作品相比,王安石的诗更直接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而刘克庄则更注重通过梅花反思生命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