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7:39
题宝月大师法喜堂
曾巩 〔宋代〕
谁能怀抱信分明,扰扰相欺是世情。
只有陋儒夸势利,几曾高位功名。
欲将志义朝千载,只合溪山过一生。
君向此堂应笑我,病身南北正营营。
谁能真心怀抱信仰,世间却常常互相欺骗。
只有那些平庸的书生夸耀权势与财富,又有多少人能获得高位和名声呢?
若想把志向和义理传承千年,恐怕只适合在山水间安度一生。
你来到这堂前,想必会嘲笑我,病体缠身,南北奔波不息。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号东溪,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理,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思考。
此诗写于曾巩晚年,身心俱疲之际,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感悟与无奈。诗中对比了理想与现实,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曾巩的《题宝月大师法喜堂》是一首富有哲理思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道德和生活理想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就以“谁能怀抱信分明”引入,直接抒发了对人世间信仰不坚定、相互欺骗的失望情绪。接着,诗人通过对“陋儒”的讽刺,揭示了社会对权势和名利的追逐,使人们忽视了真正的志向与义理。
诗中“欲将志义朝千载,只合溪山过一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他意识到,理想虽然高远,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最终选择以山水田园为归宿,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两句“君向此堂应笑我,病身南北正营营”包含了自嘲的成分。诗人自觉身世乖戾、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他仍旧在诗中展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人生艰难,但仍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比、对照的手法,构建了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苦闷的同时,也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洒脱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个人的无奈,体现了曾巩作为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传达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扰扰相欺”意指什么?
诗人选择“溪山过一生”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中“病身南北正营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曾巩的诗更具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哲理的思考,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国事的忧虑。两者都追求理想生活,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