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7:50
赠僧行融
作者: 李白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
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
卓绝二道人,结交凤与麟。
行融亦俊发,吾知有英骨。
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
大海乘虚舟,随波任安流。
赋诗旃檀阁,纵酒鹦鹉洲。
待我适东越,相携上白楼。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僧人行融的赞美与友谊。诗中提到历史上的人物汤惠休与鲍照的交游,暗示着文人之间的情谊;峨眉山的高洁与陈公的风采相映成趣,表现出对优秀人物的赞赏。李白称赞行融为“俊发”,暗示他才华横溢,像海中的明珠,亦如骊龙般吐出明月。李白描绘了大海的宁静与宽广,表达了对自由与放松的向往。在结尾,他期待能与行融共同游玩东越,携手登上白楼,尽享诗酒之乐。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著称,有“诗仙”之称。他的诗作广泛,题材丰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与行融的友谊期间,反映出李白对友人的珍视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文人雅士交往的向往与崇敬。
《赠僧行融》是一首充满友谊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提到的汤惠休与鲍照,象征着文人之间的交往与互相欣赏,李白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接着,诗中提到的峨眉与陈公的结合,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优秀人格的向往。
在诗的中后部分,李白用“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行融的才华横溢,仿佛隐藏在大海中的明珠,或是骊龙所吐出的明月,象征着高贵与光辉。最后,李白期待与友人一同游玩,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真挚期盼。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友谊的重视,使得整首诗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李白对友谊的珍重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精神上的共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汤惠休”与“鲍照”是何关系?
“骊龙吐明月”中的“骊龙”象征什么?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