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19:11
原文展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白话文翻译:
飞光飞光,劝你喝一杯酒。我不懂青天的高远,黄地的厚重。只看到月亮的寒冷和阳光的温暖,来煎熬人的寿命。吃熊肉的人会变得肥胖,吃青蛙的人却会变得瘦弱。神君在哪里?太一又在哪里?东方有棵神木,下面有条衔着蜡烛的龙。我将斩断龙的脚,嚼食龙肉,使它白天无法回头,夜晚不能伏身。自然的老者不会死去,年轻人也不会哭泣。为何要吞服黄金,咽下白玉?谁像任公子那样,骑着碧色的驴在云中游荡?刘彻在茂陵埋下了许多尸骨,嬴政的棺材却浪费鲍鱼。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华美的辞藻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充满了奇幻与神秘的色彩。
创作背景:
《苦昼短》创作于李贺生活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探索在此诗中得以体现。诗中反映了对权力、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苦昼短》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感慨的诗作。李贺在诗中以酒为引,劝人举杯,似乎是在对生活的现实进行一种反抗与超越。在这首诗里,作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出一种对天地和生命的无知与渺小,既有对命运的叹息,也有对享乐的追求。
诗中对“神君”和“太一”的提问,似乎是在追问命运的主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生活意义的探求。食熊肉与食蛙肉的对比,更是生动地表现了人生的不同选择与结果,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通过描绘龙的意象,李贺不仅展示了对权力的渴望,还隐含了对权力最终归于虚无的深刻反思。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对权力和死亡的思考,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李贺作为一位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世事的感悟。他不仅仅是在写诗,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生命对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权力与财富虚幻的批判,并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李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飞光飞光”在诗中主要表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神君”与“太一”代表了什么?
李贺在诗中对饮食的对比主要想表达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