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时间: 2025-04-26 18:41:00

诗句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1:00

原文展示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作者: 李贺 〔唐代〕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白话文翻译

幽兰的露珠,如同啼哭的眼睛。
没有什么能结成同心,烟花也不堪剪裁。
草坪如茵,松树如盖。
风为衣裳,水为佩饰。
油壁车子,久别重逢。
冷翠的蜡烛,劳心费神地映照光彩。
在西陵下,风吹着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兰露:幽静的兰花上的露水,暗示悲伤和孤独。
  • 如啼眼:像哭泣的眼睛,表现出无奈和忧伤。
  •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结成同心,表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 烟花不堪剪:烟花无法剪裁,象征着短暂与无奈。
  • 草如茵,松如盖:草地如同铺成的绣毯,松树如同遮盖的屋顶,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
  • 油壁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象征着富贵。
  • 冷翠烛:冷色调的翠绿色蜡烛,映射出寂寞的氛围。
  • 西陵下:地名,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带有历史感。

典故解析

苏小小是古代著名的女诗人,李贺在诗中通过对她的描写,折射出对爱情、孤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和浓烈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苏小小歌》写于李贺的青年时期,正值唐代的繁荣时期,社会上充满了对爱情和美的追求。他通过对苏小小的描写,反映了对爱情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小小歌》是李贺极具个人风格的一首诗,诗中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女子形象。开头的“幽兰露,如啼眼”,将兰花的露珠比作泪眼,直接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情绪。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无奈的感受。

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草如茵,松如盖”,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仿佛在映衬着女子的美丽与孤独。接着“风为裳,水为佩”,将自然元素拟人化,使得诗的意境更加生动,仿佛风和水都在为她装扮,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油壁车,久相待”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重逢的期待,冷翠烛的描写则营造了一个昏暗而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一句“西陵下,风吹雨”,则是对环境的描写,呼应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凄凉。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和丰富的意象,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是李贺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兰露,如啼眼: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暗示悲伤。
  2. 无物结同心:表达孤独和无奈,强调缺乏真实的爱情。
  3. 烟花不堪剪:象征短暂与无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草如茵,松如盖:描写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5. 风为裳,水为佩:自然元素的拟人化,赋予诗意和生动性。
  6. 油壁车,久相待: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时间的流逝。
  7. 冷翠烛,劳光彩:冷艳的烛光映照,营造出孤独的情感。
  8. 西陵下,风吹雨:结尾的环境描写,进一步加深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幽兰露,如啼眼”,比喻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风为裳,水为佩”,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意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折射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清雅、孤独的美。
  • :象征泪水,暗示悲伤。
  • :象征温暖、舒适的环境。
  • :象征长寿与坚韧。
  • :象征自由与变化。
  • :象征柔情与包容。
  • 油壁车:象征富贵与期待。
  • 冷翠烛:象征孤独与寂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幽兰露,如啼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生气

  2. 填空题:诗中的“油壁车”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对/错)

答案

  1. B
  2. 富贵与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对比李贺的《苏小小歌》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李贺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意象,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迈与壮阔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感皇恩 拟东山兰芷满汀洲原韵 感皇恩 其五 感皇恩 晚凉杂忆六首 其三 感皇恩 末後乡人王怀玉乐府语也 感皇恩 洛西为刘景玄赋秋莲曲 感皇恩 元夕后二日,同彦敬郎中饮洪宣慰山园红梅下,得感皇恩二阕 其一 感皇恩 立春日,次赵 堂大中韵 感皇恩 庚寅立春 感皇恩 次商参政韵 感皇恩·传火付前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甲倒戈 伤悴 逐末舍本 傥来之物 界结尾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殴公骂婆 魂开头的成语 臣字旁的字 一来二往 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拐棒 包含芥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破釜焚舟 尚古自 包含侈的成语 用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迸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