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起

《夜起》

时间: 2025-05-02 08:16:24

诗句

客榻生寒梦屡惊,披衣起坐度残更。

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24

原文展示:

客榻生寒梦屡惊,披衣起坐度残更。
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

白话文翻译:

在客房里我多次被寒冷的梦惊醒,披上衣服坐起身来度过漫长的夜更。
透过朦朦的星月,我在僧人的窗下,听尽天街上走马的声音。

注释:

  • 客榻:客人的床榻,这里指诗人夜宿他处。
  • 寒梦:寒冷的梦,可能暗喻梦中不安的情绪。
  • 披衣:披上衣服,表示从梦中惊醒后准备起身。
  • 残更:夜深时分,这里指夜更已过,天快亮了。
  • 朦朦:模糊不清的样子。
  • 天街:指城市的街道,这里用来描绘夜晚的喧闹声。

典故解析:

“天街走马声”描绘的是夜晚的繁华与喧闹,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关,反映了人们在夜间也活跃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较多作品散见于文集中,风格多以清新隽永著称。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繁忙,商贸活动频繁,夜间街市热闹,诗人以此描绘夜间的独特氛围。

诗歌鉴赏:

《夜起》是高銮的一首描写夜间所思所感的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之所的孤独与思索。初句“客榻生寒梦屡惊”,道出身处异地,心中难免孤寂之感,梦中虽有寒意,却也映衬出内心的不安与不适。接着“披衣起坐度残更”,表现出一种从梦中醒来的无奈,夜深人静时,只有自己在思索、在等待。后两句“朦朦星月僧窗下,听尽天街走马声”,通过星月与街市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反差,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榻生寒梦屡惊:在客房中,寒冷的梦多次将我惊醒。这里的“寒梦”不仅指梦境寒冷,更隐含了心灵的寒意。
  2. 披衣起坐度残更:我披上衣服,坐起身来,度过这漫长的夜更。诗人从梦中醒来,似乎是在思索和回忆。
  3. 朦朦星月僧窗下:透过模糊的星月,看到僧人的窗下。这里的“朦朦”表现出夜色的朦胧和清幽。
  4. 听尽天街走马声:我倾听着天街上走马的声音,描绘出夜晚的热闹与喧嚣,形成与内心孤独的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僧窗下”的孤静与“天街走马声”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星月、僧窗、马声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和对外界繁华的感慨,反映了人在夜深时分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 客榻:象征着漂泊与孤独。
  • 寒梦:暗示内心的寒冷与不安。
  • 星月:象征着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 天街走马声:象征着热闹与繁华,形成与诗人内心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客榻”指什么? A. 自家的床
    B. 客人的床
    C. 僧人的床
    答案:B

  2. 诗中“寒梦”所象征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梦
    B. 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C. 甜蜜的回忆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天街”指的是: A. 天上的街道
    B. 夜晚的繁华街市
    C. 僧人的住所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在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索,但《夜起》更多地表现出孤独与思考,而《鹿柴》则更强调自然与诗意的静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起将移居蕙曲 赠李庆生 高邮湖 秋篱集字 绿杨湖有感 青溪 游雨花台 次真州未及访玉几徵君怅然有作 上元竹枝词 挽薛常州艮斋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孬好 卤字旁的字 谫愚 一资半职 臼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包含三的词语有哪些 梯仙 包含笨的词语有哪些 骨自 一口咬定 修丽 包含炀的词语有哪些 打牙配嘴 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知止不殆 渴尘万斛 女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