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9
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目。
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在险峻的山路上行走,却并不觉得喧闹,走出城郊,眼前的景色已经清晰可见。溪水曲折,阳光温暖,田野也已成熟。鸟儿在茅草屋旁栖息,围墙上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就像在武陵的黄昏,我想要询问桃花源的归宿。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与动荡的交替期,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赤谷西崦人家》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寄居于四川,心中既有对世外桃源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在战乱与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赤谷西崦人家》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跻险不自喧”就表明了诗人行走于险峻山路之中,却未感喧嚣,反而是清静的心境,体现了内心的平和。接着,溪水的蜿蜒与阳光的温暖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诗人用形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暖的气息,似乎在呼唤人们回归自然。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鸟儿在茅草屋旁嬉戏,围墙上生长着松树和菊花,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最后一句“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引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寻那份世外桃源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外桃源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深厚情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元素?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桃花源的向往?
诗中的“藩篱带松菊”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