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5:25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这首诗描绘了隔着门窗的杨柳轻轻摇曳,宛如十五岁少女的纤细腰身。是谁在早晨来到这里却不在意,狂风把那最长的柳条都吹断了。
本诗中提到的“杨柳”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柔美和爱情,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象。同样,少女的形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青春、美丽、儒雅相联系。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贫困。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描绘民生疾苦,风格深沉而富有力量。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的人生低谷,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以“隔户杨柳弱袅袅”引入,给人一种清新柔美的画面,随着“恰似十五女儿腰”的比喻,诗人将自然景物与青春少女的形象巧妙结合,使得杨柳的柔美与少女的娇羞相得益彰,生动而形象。
接下来的“谓谁朝来不作意”,则引出一种思考,似乎在问:晨风轻拂,究竟有谁在意这片刻的美丽?这样的反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也使得诗歌的情感变得更加深邃。最后一句“狂风挽断最长条”,突如其来的狂风,象征着无常与变故,给人一种无奈和惋惜的感觉。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人在柔美的自然景象中,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他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少女形象的结合,反映出对美的珍惜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描绘的是哪个景象?
A. 大海的波涛
B. 柳树的摇曳
C. 高山的巍峨
D. 白云的飘荡
“恰似十五女儿腰”中的“恰似”是什么意思?
A. 可能
B. 正如
C. 或者
D. 当然
诗中提到的“狂风挽断最长条”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无常
C. 青春的短暂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阔的景象和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歌情感与意境。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