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2:58
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作者: 姜夔 〔宋代〕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僛僛。
东风历历红楼下,
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这首词描绘了华丽的场景:华美的珠帘在道路两旁垂挂,闪烁的银烛如千枝舞动。东风轻拂,红楼下的景致历历在目,谁能知晓杜牧的三生三世之情呢?此时此刻正是欢愉的好时光,夜晚如此美妙。明天春天将要过去,小桃树的花枝也在悄然凋零。鼓声渐渐远去,游人们也相继散去,惆怅的我归来时,月亮见证了我的孤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反映了词人对繁华场景的感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鹧鸪天》以其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开头几句描绘了华美的环境:珠帘、银烛、东风,展现出一种盛大而欢愉的氛围。作者在描写场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感伤。尤其是“谁识三生杜牧之”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对杜牧情感的感慨,表现了词人与历史的对话,深刻而富有哲理。
随着诗歌的推进,欢愉的气氛逐渐被惆怅取代。“鼓声渐远游人散”,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游人离去的场景,更暗示了欢乐时光的短暂与易逝。最后一句“惆怅归来有月知”则将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月亮相联系,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感受。整首词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从繁华到寂寞的心理变化,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欢愉的体验,又有惆怅的反思,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辇路”指的是哪一类的道路?
A. 皇帝出行的道路
B. 商人运输的道路
C. 乡间小路
D. 游人游玩的道路
“千枝银烛舞僛僛”中的“僛僛”是指什么?
A. 明亮
B. 闪烁
C. 漂浮
D. 轻盈
“惆怅归来有月知”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欢愉
B. 孤独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