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01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可怜今晚的明月,往哪里去,悠悠荡荡?
是有人在别处,那边才可见,光影在东边?
是天外的空阔无边,只是长风浩浩送来中秋?
飞镜无根,谁来系住她?嫦娥不嫁,谁来留住她?
假如经过海底去问,也无从得知,恍惚的让人愁苦。
害怕那万里长鲸,纵横撞破,玉殿琼楼。
青蛙还可在水中嬉戏,问云何玉兔解脱沉浮?
若说都齐全无恙,为什么渐渐像钩子一样?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爱国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咏史见长。
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中秋节,正值月圆之时,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思考以及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辛弃疾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的向往与现实的惆怅。开篇便以“可怜今夕月”引入,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追问明月去向,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嫦娥不嫁谁留”,不仅是对月中人的思念,也暗示了人间的离愁别绪。整首词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月亮、人生、时间的深邃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辛弃疾用“飞镜无根”“万里长鲸”的意象,描绘了月亮的孤独与无依,体现了人类在广阔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助。结尾处“云何渐渐如钩”更是道出月亮的变化无常,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给人以深切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孤独的感慨,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谁?
A. 月中的女神
B. 地上的人
C. 星星
“飞镜无根”中的“飞镜”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诗中提到的“万里长鲸”意味着什么?
A. 遥远的思念
B. 大海的波涛
C. 生命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