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0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1:45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
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
山鸟山花好弟兄。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不愿在繁华的长安街道上追逐名利,而是选择在山寺中隐居,远离世俗的迎合与攀附。他在平淡无味之处寻找快乐,不在乎生活的财富与材料,宁愿做自己,不愿妥协于他人。在经历了世间的游历后,他更愿回归到耕耘的生活中去。诗中提到的松竹、山鸟、山花,都是他在大自然中结交的朋友,象征着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的宁静生活。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杰出的词人、将领。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激烈的战乱与民族危机,因而在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辛弃疾的词风豪放,语言生动,常以古典诗词的韵律表达深邃的情感。
《鹧鸪天·博山寺作》写于辛弃疾晚年,背景为他在动荡的南宋时期,经历了多次的战斗与政治斗争。在诗中,他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不向长安路上行”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不追求浮华的生活选择中,长安象征着繁华与热闹,而诗人却选择了山寺的宁静。这种选择彰显了他对世俗的反叛与个性的坚持。
词中“味无味处求吾乐”,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他在无味的平淡中寻找快乐,这种态度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自我实现。接下来的“宁作我,岂其卿”,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宁愿做自己,不愿迎合他人的坚定立场。
整首词的意象丰富,松竹与山鸟、山花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画面,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几句将友情与自然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灵的情感,强调了友情的真挚与自然的美好。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实现,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名利与世俗的反叛,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辛弃疾的“长安”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繁华
C. 乡土
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是?
A. 喜欢热闹
B. 对名利的厌倦
C. 追求财富
“一松一竹真朋友”中“松竹”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名利
C. 忍耐
答案: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让山寺讨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