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6:28
永遇乐 其一 九日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篱菊凝霜,井梧零露,雁飞平楚。何处秋声,小庭淅沥,无奈情千缕。登高送目,手把茱萸,生受澹烟疏雨。叹良时几年虚度,总付东华尘土。古今得失,人生聚散。浑似落英无数。戏马台空,龙山帽冷,风月还如许。闲抛书帙,笑引清樽,看取绿窗眉妩。莫更使愁蜂怨蝶,香寒别浦。
在秋霜中,篱笆上的菊花显得格外鲜艳,井边的梧桐树上滴落着露水,雁阵飞过平原,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情景。哪里能听到秋天的声音呢?小庭院里淅淅沥沥的雨声,让我无法抑制心中千丝万缕的情感。我登高远望,手中把着茱萸,感受到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细雨。感叹良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虚度了好几年,终究是归于东风中的尘土。古今得失,人生的聚散,就像落英般无数。戏马台已显得空荡荡,龙山的帽子也冷冷清清,风月依旧如昔。我闲散地抛开书本,笑着举起清酒,注视着绿窗前美人的妩媚。不要再让愁苦的蜂蝶怨恨,香寒的别浦更显得冷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梁清标(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词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世态,语言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创作于九月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永遇乐 其一 九日》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全词以“篱菊凝霜,井梧零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意,菊花和梧桐的意象相互映衬,既显示了自然的美丽,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在“登高送目,手把茱萸”一句中,诗人通过登高远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而茱萸则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蕴含着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然而,接着“叹良时几年虚度”,则流露出对过去光阴的惋惜,感叹良辰美景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古今得失,人生聚散”,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仿佛落花流水般的经历,既有欢愉也有离愁,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反思。结尾的“闲抛书帙,笑引清樽”,则是对待人生的一种洒脱态度,虽然充满忧虑,但仍然选择与友共饮,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展现出了一种怀旧与反思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诗中提到“手把茱萸”象征什么?
诗中“戏马台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