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0:29
高阳台
陆篯 〔清代〕
新月帘栊,清霜楼阁,瑶笺低映琼钗。
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
闺中清课浑如许,讶罗浮近隔窗纱。
只乌丝,界住珍珠,不共横斜。
一枝漫置传花驿,正马蹄香处,尔许韶华。
小试和羹,江乡疏笋清嘉。
青鸾也自无消息,算双栖除是寒鸦。
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
新月悬挂在窗前,清霜覆盖的楼阁,瑶台映照着我的琼钗。
我回头几次,沉吟而不知如何下笔。
闺房的清课仍旧如此,让我惊讶的是罗浮山似乎近在窗纱之外。
只是那乌黑的丝线,缠绕着珍珠,不同于横斜的光影。
一枝花漫不经心地放在花驿上,正是马蹄香飘散的地方,才有这般韶华。
小尝试一下炖羹,江乡的嫩笋清新可口。
青鸾的消息也无从知晓,算起来双栖的鸟儿不过是寒鸦。
待到早晨,柳絮随风而舞,重新赋予柳条生机。
作者介绍:陆篯(公元1704年-约1775年),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文笔和清新的意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但文化依然繁荣。陆篯在诗中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高阳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闺房中思念情人的情景。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情感。开篇的“新月帘栊,清霜楼阁”,通过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雅的夜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接着,作者以“几度回身,沉吟未按红牙”表达了面对情感时的犹豫与不决,体现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中“乌丝,界住珍珠”则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情感的缠绵与复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的和谐美感。最后以“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结束,给人以希望与重生的感觉,仿佛晨光照耀下的一切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传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新月帘栊”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阳光明媚 B. 夜晚宁静 C. 雨天阴沉
“乌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失落的情感 B. 珍贵的东西 C. 难以缠绕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待朝来,柳絮因风,重赋尖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