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5:24
高阳台 杨花
作者: 苏穆 〔清代〕
竟日东风,萦帘柳絮,霏微弄影临池。
欲倩谁扶,愁痕重上蛾眉。
芳情不道春如雾,傍栏杆立够多时。
要凭它,流水声中,再续佳期。
沉沉绣幕低垂处,怕惊残午梦,难到辽西。
极目天涯,断肠忍说将离。
梁间细语双双燕,记年来共惹香泥。
怎而今,只替飞花,远寄相思。
整日的东风,缠绕着帘幕上的柳絮,细微的影子在池边摇曳。
我想找谁来扶持,愁苦的痕迹再次浮现在眉头。
春天的情感如同雾气,不愿道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已经站了很久。
我想借着那流水声,再续我们的佳期。
沉重的绣幕低垂着,怕惊醒了我午后的美梦,难以再到辽西。
极目远望天涯,心如刀绞,忍不住说要离去。
梁间的燕子低语,记得往年我们一起惹得香泥。
如今,只能将飞舞的花瓣,远远寄托我的思念。
“香泥”是指古代用香料和泥土制成的物品,常用于装饰或作为情感的寄托。“双双燕”则常象征着爱情和团圆,寓意深厚的情感。
苏穆,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诗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
此诗写于春季,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愁苦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
《高阳台 杨花》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惆怅。开头的“竟日东风”便勾勒出一个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东风吹拂着柳絮,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却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愁绪。诗人希望有一个人来扶持自己,但愁苦却如影随形,让人难以释怀。
“芳情不道春如雾”一句,写出了春天的情感如同雾气般朦胧,恰似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无论是“傍栏杆立够多时”的孤独,还是“流水声中,再续佳期”的期待,都是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后面的几句则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尤其是“极目天涯,断肠忍说将离”,充分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以“飞花,远寄相思”收束,既是对爱情的寄托,也是对未来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对未来爱情的期待,愁苦与美好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诗中“愁痕重上蛾眉”中的“蛾眉”指的是:
A. 眉毛
B. 花朵
C. 柳树
答案:A
“要凭它,流水声中,再续佳期”中“佳期”指的是:
A. 美好的时光
B. 好天气
C. 佳肴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香泥”象征着:
A. 甜蜜的回忆
B. 逝去的爱情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A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高阳台 杨花》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