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3:33
学书二首
作者:欧阳修
学书不觉夜,但怪西窗暗。
病目故已昏,墨不分浓淡。
人生不自知,劳苦殊无憾。
所得乃虚名,荣华俄顷暂。
岂止学书然,作铭聊自鉴。
学习书法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夜晚,只是觉得西窗外的光线太暗。由于眼睛有病,已经看得模糊,写字时也无法区分墨水的浓淡。人生中我们常常不自知,辛苦劳作却没有任何遗憾。所获得的不过是虚名,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岂止是学习书法而已,写这铭文是为了自我鉴戒。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其文风清新自然,擅长散文和诗词,并在古文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欧阳修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书法学习的感悟,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书法的学习,欧阳修感受到人生的虚无和荣华的短暂,借此表达出对名利的淡泊。
《学书二首》展现了欧阳修在书法学习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自我反省的口吻,描绘了书法学习的环境和状态。夜深人静,西窗外的光线昏暗,诗人沉浸在书法的世界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沉浸感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诗人提到因眼疾而无法分辨墨水的浓淡,暗示了他在追求艺术上的局限和无奈。这不仅是对书法技艺的自我反思,更折射出对人生的苦涩感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指出辛勤劳作却没有遗憾,说明他对名利的淡薄态度。
最后,诗人以“岂止学书然,作铭聊自鉴”总结全文,表达了不仅是书法学习,更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与警醒。整首诗风格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欧阳修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欧阳修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病目”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