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4:56
罢官后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欧阳修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陋巷叩紫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
朝日飞雉雏,东皋新雨余。
植杖望远林,行歌登故墟。
夙志在一壑,兹焉将荷锄。
言谢洛杜友,因招洛中愚。
马卿已倦客,严安犹献书。
行矣方于役,岂能遂归欤。
路的尽头看见家乡的山,心中愉悦地望向我的家。
在狭窄的巷子里敲响紫色的门,远远地听到迎接的呼声。
孩子们在竹马上玩耍,田野里邀请我乘坐篮舆。
春天的桑树已经郁郁葱葱,农事的忙碌催促着农夫。
朝阳下飞舞着雉鸟的幼雏,东边的山岗上新雨过后。
我手持拐杖望向远处的林子,吟唱着歌声走向故乡的废墟。
我曾经的志向在山谷中,现在我要去担起锄头。
感谢洛阳的老朋友,因此邀请洛中的愚人。
马卿已经厌倦了客居生活,严安仍在赠送书信。
我即将出发再次去工作,怎么能顺利地归来呢?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诗词、词赋等多种文体见长,尤其在诗词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作于欧阳修罢官后返回家乡襄城的路上,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情感起伏。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乡土生活的珍视,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头两句“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直接表达了归家的喜悦。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儿童、农夫、自然景象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生动的乡村画面,传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尤其是“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生机勃勃。
欧阳修在诗中提到的朋友与书信,表明了他虽归乡,但仍不忘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乡土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交融,令读者感受到那种对故乡的眷恋与自我反思之情。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人在归乡的途中,既欣喜又感慨,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坚持与追求,同时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紫扉”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春桑郁已绿”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