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3:50
金缕曲
作者: 左锡璇 〔清代〕
江上秋风急。看几行白萍红蓼,不胜清绝。
野岸荒凉芦荻冷,千里水天一色。
经多少短亭长驿。此夜知君何处泊,这相思两地谁能识。
休为我,暗凄切。别来渐觉腰围窄。
正无聊行思坐忆,柔肠欲折。
静掩屏山灯焰黯,常恨影双人只。
雁过也更无消息。
听彻沉沉虬漏永,又潇潇疏雨空阶滴。
眉尖锁,甚时撇。
在江边,秋风急促。望见几行白色的萍草和红色的蓼草,无法抵挡这清冷的绝美景色。
荒凉的野岸芦苇冷清,千里水天融为一色。
经历了多少短亭和长驿,这个夜晚你又在何处停泊?这份相思,两地的人谁能理解?
请不要为我,暗自悲切。别后渐渐觉得腰围渐窄。
正无聊地行走、思考、坐着回忆,柔肠欲断。
静静地关上屏风,山里灯光黯淡,常常怨恨影子里只有我一人。
大雁飞过,却没有再传来消息。
听着沉沉的漏水声,空阶上又潇潇细雨滴落。
眉头紧锁,何时才能舒展?
作者介绍:左锡璇是清代的一位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词可能创作于离别之际,作者在秋风萧瑟的环境中思念远方的友人,表达了对爱情和友情的渴望与痛苦。
《金缕曲》通过描绘秋天的江上景象,表达了深刻的离愁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秋风急促,白萍红蓼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冷清,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的“野岸荒凉芦荻冷”,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人的世界,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愈发显得沉重。
词中多次提到“短亭长驿”和“此夜知君何处泊”,描绘了旅途的孤独与不安,暗示着作者对远方人的关切与忧虑。尤其是“这相思两地谁能识”,展现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休为我,暗凄切”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通过“别来渐觉腰围窄”来形象地描绘因思念而失去食欲的状态,令人感同身受。最后的“听彻沉沉虬漏永,又潇潇疏雨空阶滴”,将孤独的氛围推向高潮,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无尽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刻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诗人对远方友人有什么样的感情?
“此夜知君何处泊”中的“泊”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缕曲》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