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3:01
作者:苏轼 〔宋代〕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我遍游了江南的山岳,遇到山岭总是留连忘返。
独自带着天上那圆圆的明月,来试喝人间的第二泉水。
石路盘旋环绕着九龙的脊背,水光在五湖的天空中翻滚。
孙登无言地空手而归,半岭的松声在万壑之间回荡。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突出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游历惠山时,表达了他对美丽山水的赞叹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人间美景的沉醉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惠山游览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仅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描绘了他游历的经历,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流露出一种随性而悠然的心态。紧接着提到“独携天上小团月”,这里的明月与泉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诗中描绘的“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的灵动。最后一句“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哲思,孙登象征隐士,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人生哲理的追寻,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的美丽山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第二泉”是指什么地方?
A) 黄山
B) 惠山
C) 泰山
D) 井冈山
诗人用“孙登”来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超脱世俗
C) 追求财富
D) 享乐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