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53
《怀武昌栖一二首》
作者:贯休
常忆能吟一,房连古帝墟。
无端多忤物,唯我独知渠。
病愈囊空后,神清木落初。
只因烽火起,书札自兹疏。
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
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
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
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我常常怀念那能吟唱的时光,居所连着古老的帝王之墓。
无缘无故地与世俗格格不入,唯有我自己懂得其中的道理。
病愈之后,口袋空空,神清气爽,树木开始落叶。
只因为战火纷飞,书信从此变得稀少。
清风吹拂着江上的明月,霜洒在月光下的砧板上。
我写好诗句首先呈献给佛,但无人知晓我内心的情感。
寂寥的时光如鬼魂般来临,苍翠的山色深入我的门前。
唯有双峰寺,时常独自去探寻。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字景休,号无名道人,唐代诗人、僧人,擅长诗歌,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动荡时期,作者表达了在动乱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对比怀念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开头两句“常忆能吟一,房连古帝墟”不仅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无常。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病愈后的清新感和战乱带来的孤独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诗中“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描绘的自然景象,既是心灵的寄托,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提到“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将整首诗的情感引向了对宗教和精神寄托的思考,表现出在纷扰的环境中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在动荡社会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测试:
贯休的《怀武昌栖一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宁静生活的怀念
C. 对世俗的追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双峰寺”象征了什么?
A. 战乱的地方
B. 精神寄托
C. 物质世界
答案:B
“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