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4-27 04:11:19

诗句

成王小心似文武,周召何妨略不同。

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19

原文展示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作者:黄庭坚

成王小心似文武,
周召何妨略不同。
不须要出我门下,
实用人材即至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成王和文武之治的方式都应小心谨慎,周朝的召见虽然与之略有不同,但也没有什么不好。并不需要从我这里才选拔人才,只要能用得上,真正的人才自然会为国家所用。


注释

字词注释

  • 成王:周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位国君,以治国有方著称。
  • 文武: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二人开创了周朝的基业。
  • 周召:周朝的召见,意指周朝的治国方式。
  • 门下:指的是门口,隐喻门第、出身。
  • 人材:人才,指能够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典故解析

  • 成王、文武:成王、文武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国典范,强调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
  • 周召:周朝的治国理念以宽厚为主,强调对人才的召集与使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田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个性,常常以哲理性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身体不适之时,借荆江亭之景抒发个人情感,同时表达对人才的看法与用人之道。诗中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治国与用人之道。诗中提到的成王与文武,象征着理想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谨慎与智慧。黄庭坚在这里不仅回顾了历史上的贤君良相,更表达了对当代统治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广纳人才,不拘一格。诗的最后一句“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则是强调了用人的标准应以才能为重,而非出身与门第,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来看,诗歌不仅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切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成王小心似文武:成王行事谨慎,像文王与武王那样,强调治国需谨慎周密。
  • 周召何妨略不同:周朝的召见方式可能与成王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其成功。
  • 不须要出我门下:不必限制于自己门下的人才,暗示对人才的开放态度。
  • 实用人材即至公:真正的人才只要能用,就能为国家的公利贡献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成王小心似文武”,显示了诗人在用词上的工整。
  • 比喻:将成王和文武比作理想的君主,反映对历史的敬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选拔与使用人才的重要性,不拘一格地接纳各方人才,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王、文武: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与治国理念。
  • 人材:代表着有能力的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成王、文武的形象代表什么?
    A. 勇猛的将领
    B. 理想的君主
    C. 普通百姓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人才观是什么?
    A. 出身为重
    B. 能力为重
    C. 关系为重
    答案:B

  3. “不须要出我门下”表明了什么态度?
    A. 嫉妒
    B. 开放
    C. 狭隘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才与治国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人才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用人之道上有相似的观点,但黄庭坚更强调人才的实际能力,而苏轼则更多地关注于人的情感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化与人才观》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寿时相 水调歌头 题春雷琴图卷 水调歌头 侍家大人之台湾任渡海作 水调歌头·最乐贤王子 水调歌头·永定张效桓少尉若翼,海楼丈之子也。与倭寇战,堕机死汉阳。即葬所殉地,词以吊之 水调歌头·芜湖席上感怀次张安国《隐静山观雨》韵 水调歌头 小除夕 水调歌头 流觞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旁引 米烂成仓 素车白马 不怎么样 廾字旁的字 包含罗的词语有哪些 临机处置 金字旁的字 包含劈的成语 堪托死生 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准予 辇洛 寸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高谈虚辞 松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