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09
一章虎号南山,北风雨雪。百夫莫为,其下流血。相彼暴政,几何不虎。父子相戒,是将食汝。
二章伊彼大吏,易我鳏寡。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念昔先民,求民之瘼。今其病之,言置於壑。
三章出民于水,惟夏伯禹。今俾我民,昏垫平土。岂弟君子,伊我父母。不念赤子,今我何怙。
呜呼旻天,如此罪何苦。
第一章:北风呼啸,山中猛虎咆哮,百姓无能为力,鲜血淋漓。暴政横行,何以不如猛虎?父子相互警戒,难道是要吃掉你吗?
第二章:那些官僚,轻视我孤寡之人。更何况那些小官,拿着枷锁在这里跳舞。回想古代的先民,曾经关心百姓的病痛。如今却任由其病痛,言语间只让其沉沦。
第三章:昔日夏禹出民于水,今天却使我百姓在昏暗的土地上挣扎。君子们难道不是我们的父母吗?不念赤子之心,今我又该依靠谁呢?
唉,苍天啊,如此的罪过何其苦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魁,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属于“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咏史抒怀,作品中常体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虎号南山》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民生困苦。黄庭坚通过诗歌表达对当时暴政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反映出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虎号南山》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强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开头描绘北风呼啸,猛虎咆哮,暗喻当时百姓在暴政下的绝望与无助。诗人用“父子相戒”来表现家庭关系的紧张,暗示社会的动荡已波及到家庭内部。
第二章通过反思古代先民的治国理念,指责现在的官员对百姓疾苦的漠视,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诗人在此展现了对古代治国理政的理想向往,寄托了对社会改善的希望。
最后一章则从个人情感出发,质问当今的君子是否仍然关怀百姓,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展现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抗议和对人道关怀的呼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章虎号南山,北风雨雪。
描述环境的恶劣,暗示社会的动荡与危机。
百夫莫为,其下流血。
百姓无能为力,流血牺牲,反映出压迫的惨烈。
相彼暴政,几何不虎。
暴政如猛虎,凶猛无比,令人恐惧。
父子相戒,是将食汝。
家庭关系紧张,隐喻权力对家庭的侵蚀。
二章伊彼大吏,易我鳏寡。
官员的傲慢无视孤寡,表现了对弱者的轻视。
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
小官利用权力压迫百姓,表现出社会的腐败。
念昔先民,求民之瘼。
回忆古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今其病之,言置於壑。
当今的官员却对百姓的病痛无动于衷。
三章出民于水,惟夏伯禹。
向古代治水英雄夏禹致敬,表现出对治国理政的渴望。
今俾我民,昏垫平土。
当今百姓却在黑暗中挣扎,无法自拔。
岂弟君子,伊我父母。
君子应如同父母般关怀百姓,然而现实却是相反。
不念赤子,今我何怙。
若不关心赤子之心,诗人感到失去依靠。
呜呼旻天,如此罪何苦。
对苍天的控诉,表达对不公的愤怒与无奈。
整首诗以强烈的情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暴政与百姓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深刻的历史反思与人道关怀。
《虎号南山》的作者是哪位?
A. 李白
B. 黄庭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夏伯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大禹
B. 孔子
C. 诸葛亮
D. 李世民
诗中描绘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乐
B. 愤怒与无奈
C. 悲伤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