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居十首 其二

《山居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5 09:05:29

诗句

我爱山居好,红稠处处花。

云粘居士屩,藤覆野人家。

入馔春烧笋,分灯夜作茶。

无人共襟抱,烟雨话桑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05:29

原文展示:

我爱山居好,红稠处处花。
云粘居士屩,藤覆野人家。
入馔春烧笋,分灯夜作茶。
无人共襟抱,烟雨话桑麻。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山中的生活,这里到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
云彩缠绕着隐士的鞋子,藤蔓覆盖着乡村人的家。
春天的美味是用竹笋烹饪的,晚上分着灯光喝茶。
无人共享我内心的情怀,只有烟雨中与大自然谈论桑树和麻草。

注释:

  • 山居:指在山中居住,通常指隐士或远离喧嚣的生活。
  • 红稠:鲜艳的花朵繁茂。
  • 云粘:云彩如同粘附在地面,形象地描绘出山中氛围。
  • 居士:隐士或修道者。
  • :美味的食物。
  • 烧笋:用火烹煮竹笋。
  • 分灯:一起围坐在灯下。
  • 襟抱:内心的情感和抱负。
  • 桑麻:指桑树和麻草,象征农村生活的朴实。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居士”和“野人家”,反映了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影响,隐士通常追求一种与世隔绝、淡泊明志的生活方式。桑麻则是传统农村的经济作物,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山中时,描绘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在《山居十首》中的第二首,方岳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惬意与宁静。首句“我爱山居好,红稠处处花”直接道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鲜艳的花朵仿佛在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用“云粘居士屩,藤覆野人家”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居图,云雾缭绕,藤蔓交错,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环境。

“入馔春烧笋,分灯夜作茶”则表现了山居生活中的简单而美好的日常。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在春天时享用竹笋的情景,再到与友人共聚的温馨夜晚,透出一种温情的家居氛围。最后两句“无人共襟抱,烟雨话桑麻”则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中,但缺少伴侣分享内心的情感,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爱山居好: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2. 红稠处处花:描绘了山中繁花似锦的景象,生机盎然。
  3. 云粘居士屩:云彩缠绕在隐士的鞋子上,表现出一种隐士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4. 藤覆野人家:藤蔓覆盖了乡村人的家,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和谐。
  5. 入馔春烧笋:春天的美味,突出了山居生活的简单与恬淡。
  6. 分灯夜作茶:夜晚分享灯下的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7. 无人共襟抱:表达了内心情感的孤独,缺少可以倾诉的对象。
  8. 烟雨话桑麻:在烟雨中与自然对话,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彩如同粘附在地面,形象生动。
  • 拟人:云和藤蔓仿佛有生命,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
  • 对仗:如“入馔春烧笋,分灯夜作茶”,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山居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渴望。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却又感受到一丝孤独,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居:象征隐逸生活,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春天的美好。
  • :象征着恬静与梦幻,与隐士的生活相呼应。
  • :象征自然的包容与温暖。
  • :代表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态度是: A. 讨厌
    B. 喜爱
    C. 无所谓
    D. 忽视

  2. “云粘居士屩”中的“云”主要象征什么? A. 压力
    B. 孤独
    C. 自然的和谐
    D. 纷争

  3. 诗中提到的“无人共襟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隐士生活。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山居十首》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但方岳更侧重于生活细节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加强调山水的壮美和内心的情感。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隐逸生活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多样性与共通性,体现出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山居十首 其二》的诗意与美感!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拟铜雀伎 与栾凤同使广陵马上口占 夜直与架阁栾秉德期孙伯融不至 远游陪师西征 登忠勤楼听久孚贺架阁弹琴 溯沙河 奉旨讲宾之初筵 明发 登南海驿楼 画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电卷风驰 光棍一条 如花似玉 筛锣擂鼓 口字旁的字 价结尾的成语 撑舌 丨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宿瑕 旷若发矇 玉字旁的字 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妃嫔 艺高胆壮 玄字旁的字 野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