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1:20
读党籍碑
党籍碑成国步屯,
忠臣埋没瘴乡尘。
兴衰未必皆关数,
治乱由来实来人。
雷昔震陵天已怒,
石今漫减世尤珍。
九原难叫诸贤起,
一掬伤心泪染布。
党籍碑已经成为国家的危机,忠臣们在瘴气弥漫的乡野中被埋没。兴衰未必完全是命运的安排,治乱的根源实际上是人心。昔日的雷声震动陵墓,天已经愤怒,如今的石碑虽然漫无边际,却尤为珍贵。九原之地难以召唤诸位贤人重归,只有一掬伤心的泪水将布料染湿。
作者介绍:周端臣,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风格沉郁悲凉,常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忠臣的怀念与对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南宋时期,战乱频繁,忠臣被埋没,周端臣通过《读党籍碑》表达对忠臣悲惨命运的惋惜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读党籍碑》通过对党籍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通过“忠臣埋没瘴乡尘”的描写,揭示了忠臣的困境和历史的无情。诗人认为,国家的兴衰不仅仅是命数所决定的,更与人的行为和选择息息相关。用“雷昔震陵天已怒”来暗示天意的愤怒,象征着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忧虑。结尾的“九原难叫诸贤起”,则表达了对逝去忠臣的追思与对贤能未能施展才华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忠臣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展开,表达了对忠诚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心的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忠臣埋没”的地方是哪里?
A. 瘴乡
B. 都城
C. 海外
D. 山中
“兴衰未必皆关数”意指什么?
A. 国家命运完全由命运决定
B. 国家兴衰与人的行为有关
C. 人的命运与国家无关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周端臣的《读党籍碑》更加集中于对忠臣命运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苦难与百姓的疾苦。两者均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心的忧虑,但侧重点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