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7
直北长河日夜流,宣房遗迹总堪愁。黄旗万舸喧淮口,白马千家哭汴州。筑岸已迁都水使,转筹谁是富民侯?可怜璧马虚沉外,不救南方赤地忧。
这首诗描绘了长河日夜奔流的景象,令人感到忧愁。宣房的遗迹让人感到惋惜,黄旗飘扬的船只在淮口喧闹,白马之乡的千家万户在哭泣汴州。河岸已经修筑,但水势却已改变,谁才是能够富裕的地方的领袖?可怜那华丽的马匹在水面上无用,无法拯救南方的贫乏与忧愁。
王昊,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乱和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水流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与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杂感三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借助长河的奔流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开头的“直北长河日夜流”不仅苍劲有力地勾勒出自然景象,也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诗中对“宣房遗迹”的提及,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感伤。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目光转向淮口的繁忙与汴州的哭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喧闹的船只与哭泣的人群在同一空间中共存,彰显了社会的矛盾与对立。诗人对“筑岸已迁都水使”的追问,显露出对权力与富裕的反思,质疑谁才是真正的富民侯,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最后,“可怜璧马虚沉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数美好事物在现实中无法施展的无奈与惋惜,尤其是对南方贫穷状况的同情与关注。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百姓命运的关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黄旗万舸”中的“黄旗”指的是什么?
“可怜璧马虚沉外”中的“璧马”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