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2:18
苏轼《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
楚山铁炭皆奇物,
知君欲斫奸邪窟。
属镂无眼不识人,
楚国何曾斩无极。
玉川狂直古遗民,
救月裁诗语最真。
千里妖蟆一寸铁,
地上空愁虮虱臣。
这首诗描绘了楚山的铁炭奇异而珍贵,诗人理解你想要斩断奸邪之根。可叹那些无眼的雕刻工匠不识人心,楚国何曾斩过无道之人。玉川的古代遗民正直而狂放,他们的诗句如同救月,真实而动人。千里之外的妖蟆只拥有一寸的铁,而地面上却空自愁苦那些无能的小臣。
作者介绍: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生活、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对田国博所作的一首应答诗,田国博在其诗中提到铸剑斩奸臣的意象,苏轼借此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的反思和对正义的渴望。
这首诗在形式上延续了五言绝句的传统,同时又在意象和情感上展现出苏轼的独特风格。诗中提到的“楚山铁炭”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赞美,更隐喻了力量和希望。诗人以“斫奸邪窟”直面时弊,表现出对腐败的愤怒和对正义的渴望。
从“救月裁诗语”可以看出,诗人认为真正的诗歌应当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激励人心。最后的“地上空愁虮虱臣”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无能官员的卑微与怯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诗中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折射出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对正义、理想的渴求以及对腐败现象的愤怒,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山铁炭”象征什么?
A. 自然资源
B. 腐败
C. 力量与希望
D. 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虮虱臣”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失望与愤怒
C. 无所谓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均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苏轼更倾向于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反映历史的深度,而李白则更加豪放,追求个体自由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