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0:00
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
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
这首诗的大意是:通州一带的三百里土地上,连茅苇都没有生长。胡人的骑兵像猛虎一样出没,山中的鼯鼠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王阳明心中感到恐惧,而阮籍则因身处困境而泪流满面。在这动荡的时代,英雄豪杰们都在为国家而努力,仿佛得到了神明的帮助。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将领与诗人。他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著有《正气歌》等名篇。
这首诗写于宋朝灭亡前夕,文天祥身处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紧要关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渴望。
这首诗从开头的“通州三百里”开始,便展示了一幅荒凉的景象,三百里的土地上连茅苇都没有生长,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接下来的“胡骑虎出没”描绘了外敌的威胁,充满了紧迫感和恐惧。诗中提到王阳明和阮籍,两位历史人物的悲情与忧虑,反映了文天祥对于士人的期望。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参与者。这一切都在诗的最后一行“神明为国扶”中得到了升华,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历史的敬仰,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的崇敬,表达了文天祥在动荡时代对家国情怀的坚定与执着。
诗中提到的“胡骑”指的是什么?
A. 外敌骑兵
B. 本地士兵
C. 商贩骑士
“王阳怀畏道”中“道”指的是什么?
A. 道路
B. 道义
C. 道教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神明”为谁?
A. 历史人物
B. 神灵的支持
C. 自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