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君山望江七绝四首 其二

《君山望江七绝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19:23:05

诗句

湘淮喉舌海门腰,千里艨艟击斗刁。

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5

君山望江七绝四首 其二

原文展示:

湘淮喉舌海门腰,千里艨艟击斗刁。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

白话文翻译:

湘江和淮河是连接海口的要地,船只在此处穿梭千里。有人争辩说江防形势良好,然而前有狼狈的福气,后有金焦的威胁。

注释:

  • 湘淮:指湘江和淮河,都是中国重要的水道,象征着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喉舌:比喻发言或传达思想的地方,这里指重要的交通要道。
  • 海门:指通往海洋的入海口。
  • 艨艟:指大型船只,古时指战船或商船。
  • 斗刁:形容战船的斗争和激烈,可能是指对抗敌人。
  • 狼福:形容敌人的威胁,"狼"常用来比喻危险。
  • 金焦:可能指金朝,暗示后方的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钰,清代诗人,生于南明时期,后归清,擅长诗歌,风格豪放而沉郁,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正值清军与南明势力相抗之际,诗中反映了国家紧张的政治形势与防御策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湘江、淮河的重要性以及江防形势的分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思考。开头的“湘淮喉舌海门腰”以地理位置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背景中。接下来的“千里艨艟击斗刁”,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战斗的激烈,展现出诗人对水路防御的关注。最后两句“争说江防形势好,前通狼福后金焦”则揭示了表面上的安宁与潜在的威胁之间的矛盾,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也有对未来的深思,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民族情怀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淮喉舌海门腰:强调湘江、淮河作为水路的要地,象征着国家的战略重地。
  • 千里艨艟击斗刁:描绘了水上交通的繁忙,暗示战争的紧迫感。
  • 争说江防形势好:有人在争辩说防御形势良好,表面上的乐观。
  • 前通狼福后金焦:实际上面临着外敌的威胁,真实的情况并不乐观。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狼福”与“金焦”来形象化敌人的威胁,使得情感更加直观。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述加深了对江防形势的复杂性的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防形势的分析,表达了对国家安全与未来的深切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江、淮河:象征着水路交通的命脉与国家的战略地位。
  • 艨艟:代表着战斗与抵抗的力量。
  • 狼福、金焦:象征着外来威胁与不安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淮”指的是哪两条河流?

    • A. 黄河与长江
    • B. 湘江与淮河
    • C. 珠江与海河
  2. “艨艟”指的是:

    • A. 小型船只
    • B. 大型船只
    • C. 渔船
  3. 诗中提到的“狼福”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外敌的威胁
    • C. 富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国家局势的杜甫《春望》相比,刘钰的诗更偏重于对水路防御的具体分析,表现出更为直接的忧虑与关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钰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一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九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八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七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六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三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一 咏春近馀雪应诏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八字旁的字 云心月性 千结尾的成语 假慈悲 励志冰檗 沶水 病字头的字 舌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铎辰 同轨 东挪西凑 山字旁的字 担簦蹑屩 含怨 丑结尾的成语 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眑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