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迟韵二首

《次迟韵二首》

时间: 2025-05-10 04:38:58

诗句

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阳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鍠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8:58

原文展示

次迟韵二首
——苏辙

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阳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鍠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事的漠然和对物理法则的理解。虽然世间的事情与我无关,但自然的法则总会发生。我看到大江大河终将干涸,偶尔也要防备一下雨水。阴阳的交错纠缠,反复无常,最终都归于自我掌控。我的心情淡泊,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静坐下来去理解它的深意。长子对衰老的思虑,远行时感到羞愧不已。我变得懒散,身体如同僧人一般,家里安静得仿佛靠近寺庙。只听闻世事日新,却未曾觉察自己有什么不同。器物本来自会生成,却只是在边缘徘徊而无法实现。得失是大家都知道的,穷达的事情佛陀也是有记录的。希望能再回北方,粗略探究一些大事。

注释

  • 世事:世间的事情。
  • 物理:自然法则。
  • 常阳:常常干涸的意思。
  • 阴阳:指自然界的两种对立力量。
  • 幽怀:内心的情感。
  • 疏慵:懒散、放松。
  • 器鍠:器物工具。
  • 藩角:边缘、界限。
  • 穷达:贫穷与富贵。

典故解析

  • 佛所记:指佛陀所记载的因果法则,意味着人生的得失和成就都在于因果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倡导理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在此时写作,表达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与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次迟韵二首》通过对世事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反复提到的“阴阳”、“得失”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思索。他不为世事所困扰,反而以一种淡泊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这种境界在于他对内心的探索与自我认知的深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此外,诗中“长子念衰老”之句表现出对家庭和生命的责任感,而“疏慵身似僧”则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的放下与归隐的向往。整体来看,诗歌不仅传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1. 世事非吾忧:表现出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2. 物理有必至: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必然性。
  3. 常阳百川竭:暗示事物的变化与无常。
  4. 顾亦防雨耳:提醒人们应有应对变化的准备。
  5. 阴阳相纠缠:体现了世界的复杂性。
  6. 幽怀澹不起:内心平静,不被外界影响。
  7. 长子念衰老:表现出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8. 疏慵身似僧: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9. 但闻事日新:提醒人们要关注世事的变化。
  10. 得失众共知:说明人生的得失是普遍的规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展现出诗的工整与音韵美。
  • 比喻:将内心的状态比作“僧”,暗示一种淡泊与归隐的心境。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通过对阴阳得失的思考,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自然的对立统一,人生的复杂性。
  • 长子:代表家庭责任与对生命的思考。
  • :象征超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世事非吾忧”,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世间的事与我无关
    B. 我非常关心世事
    C. 我忧虑世事的变化

  2. “幽怀澹不起”中的“幽怀”指的是: A. 内心的情感
    B. 外在的事物
    C. 朋友的思念

  3. 诗中提到的“得失众共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得失是个人的秘密
    B. 得失是人皆有之的普遍现象
    C. 得失与我无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与这首诗的比较:

    • 李白的《静夜思》以个人情感为主题,强调思乡之情,而苏辙则更关注自然法则与人生哲思。
  2. 《登高》与这首诗的比较: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苏辙的超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落索 凤栖梧 浪淘沙 临江仙 意难忘 乌夜啼 孤雁儿/御街行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鹊桥仙(秋日寄怀) 卜算子·几日赏花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辛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连编累牍 彑字旁的字 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靠无依 克字旁的字 肥田沃地 包含斲的词语有哪些 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心一德 摄论宗 捉刀人 包含开的词语有哪些 页字旁的字 蠢悍 别恨离愁 樽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