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31
清平乐
作者: 郝湘娥 〔清代〕
原文展示:
鹅黄柳色。一抹烟如织。倚遍南楼莺语寂,又是暮山凝碧。忽闻女伴相邀。踏青准拟明朝。单少绣花鞋子,呼鬟连夜双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树嫩黄如鹅毛,烟雾轻薄如织。倚靠在南楼上,却听不见莺鸟的啼叫,眼前又是傍晚的青山。忽然听到女友相邀,准备明天一起去踏青。她的绣花鞋子还没准备好,今晚得赶紧整理头发。
注释:
- 鹅黄:形容柳树新芽的颜色,柔和明亮。
- 柳色:指柳树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烟如织:形容烟雾轻柔细腻,如同织物。
- 莺语寂:黄莺的歌声消失,四周显得寂静。
- 暮山凝碧:傍晚时分的青山,颜色更加浓郁。
- 女伴:女性朋友。
- 踏青:春游,踏青赏春。
- 单少绣花鞋子:指准备不足,鞋子还没准备好。
- 呼鬟:呼叫侍女,整理头发。
典故解析:
“踏青”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习俗,通常在春天的某个节气,年轻人会到郊外游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郝湘娥是清代的女词人,因其词作清新婉约而受到后人的关注。她的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期待,同时也折射出当时女性在社交与生活中的角色。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生机与女性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开头以“鹅黄柳色”引入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柔和的氛围。接着,作者描绘了南楼的寂静,突显出一种孤独感,然而这一孤独很快被女友的相邀打破,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最后一句提到“单少绣花鞋子”,不仅表现了女性在准备踏青时的细致与周到,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女性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鹅黄柳色:描绘春日的柳树,色彩鲜明,生机勃勃。
- 一抹烟如织:比喻春天的雾气轻柔细腻,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倚遍南楼莺语寂:在南楼上,听不到莺鸟歌唱的声音,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又是暮山凝碧:描绘傍晚时青山的颜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 忽闻女伴相邀:突然听到朋友的邀请,打破了寂静。
- 踏青准拟明朝:计划明天一起去春游,展现了对生活的期待。
- 单少绣花鞋子:准备不足,体现出女性的细心与周到。
- 呼鬟连夜双挑:晚上叫侍女整理头发,表现了对美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如织”,形象生动。
- 对仗:如“鹅黄柳色”与“暮山凝碧”,形成音韵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色和女性的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传递出春暖花开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鹅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柳色: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烟:象征着温柔与梦幻的气息。
- 莺: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欢愉。
- 青山:代表着宁静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鹅黄”形容的是哪种植物的颜色?
-
“踏青”在古代指的是什么活动?
-
诗中提到的“呼鬟”是指什么?
- A. 呼叫朋友
- B. 叫侍女整理头发
- C. 召集家人
- D. 请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郝湘娥与李清照:两位女词人都关注女性情感与社会生活,但郝湘娥的作品更显温柔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