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时间: 2025-05-07 22:26:38

诗句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38

原文展示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作者: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白话文翻译

在五月这个符号里,天数已然到来,五音和谐地调和着夏天的气息。古人说,五月五日这一天,任何事情都被称为神圣。用穴枕可以通灵,长丝能延续人的生命。四季的花儿争相开放,九个儿子包的粽子各有新意。在华丽的殿堂里,庆祝端午的节日,圆形的宫殿中款待文雅的臣子。进献的言辞分外重要,文采斐然的六义也被陈列出来。歌颂那些忠臣良将,风化之道是否还能保持淳朴?


注释

  1. 天数:指天干地支中的数目,古人依据此推算时日。
  2. 五音:古代音乐的五种基本音调。
  3. 无事不称神:意为在这一天无论做什么,都被认为是神圣的。
  4. 穴枕:指一种用来通灵的枕头。
  5. 长丝:指用长丝线缠绕的物品,象征延续生命。
  6. 九子粽:端午节时包的粽子,有九种不同的口味或形状。
  7. 华节:华丽的节日,指端午节。
  8. 圆宫:指宫殿的圆形结构,象征团圆和和谐。
  9. 股肱良足:比喻忠臣良将,是对支持国家的重要人物的赞美。
  10. 风化:指风气和社会风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隆基(685年-762年),即唐明皇,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皇帝,以其政治、军事、文化事业的成就而闻名。其在位期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文化艺术也得以繁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端午节期间,李隆基在朝廷宴请群臣之际,借此盛会表达对传统文化和节日的重视,同时也寓意对臣子的重视和对国家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篇通过“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两句,引入了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知。“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则强调了端午节的重要性,赋予这一天以神圣的意义。

随后,诗中提到的“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不仅展现了民间信仰的元素,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描绘了节日中竞争与丰盛的景象,生动地传达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在宴会的场景中,“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突出了诗人在宴会上对臣子的期望与重视,显示出对文治的崇尚。最后,“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则是对忠臣良将的赞美,同时寄托了对社会风气的期待与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李隆基的文化自信与政治理想。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讲述时间的到来与季节的交替。
    •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强调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展现民间信仰与对生命的关注。
    •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描绘节日的生动景象。
    •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呈现宴会的华丽场景。
    •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强调对文治的重视。
    •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表达对忠臣的赞美与社会风气的期待。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股肱”比喻忠臣,将其与身体的脆弱部分相提并论,体现出对忠臣的依赖。
  3.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端午节的重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国家、臣子的期望与祝福。


意象分析

  1. 五月: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生机。
  2. 粽子:代表着节日的传统与文化。
  3. 华殿: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4. 忠臣:象征着国家的根基与支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端午节的主要象征是什么?
    A. 粽子
    B. 月饼
    C. 鱼

  2. 诗中提到的“股肱良足”是指什么?
    A. 忠臣良将
    B. 朋友
    C. 家人

  3. 诗中提到的“穴枕”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通灵与生命
    C. 休息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端午即事》白居易

诗词对比: 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均涉及对传统与节日的重视,但李隆基更侧重于政治与文化的结合,而屈原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李隆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排闷 闲中书事 夜中步月 秋夜独坐闻里中鼓吹声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题卧龙山 春晴 夙兴出谒 即事 新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狷独 起躁 德薄任重 熏熏 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金字旁的字 捶床拍枕 包含湫的词语有哪些 顿足捩耳 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乞人 棘门军 背若芒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