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7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朝的明月照在秦地,流动的月影映衬着明妃。
她踏上玉关的道路,远离故乡,再也不能回归。
汉月还从东海升起,然而明妃却已西嫁,无期再见。
燕支的寒雪如花绽放,蛾眉已然憔悴,不复如昔。
活着时因缺乏黄金而徒劳无功,死后留在青冢中令人叹息。
昭君轻抚着玉鞍,骑马时泪湿红颊。
今天她是汉宫的女子,明天却成了胡地的妾。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的一位王妃,因“和亲”而远嫁匈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她的故事被后人多次传颂,体现了为国牺牲个人幸福的情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饮酒、人生哲理等。
《王昭君二首》是李白对王昭君命运的感叹,表达了他对王昭君牺牲个人幸福、为国家和解的深刻同情和惋惜。
这首诗以王昭君为主体,通过描绘她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开篇提到“汉家秦地月”,即用月亮作为意象,隐喻着思乡情怀的深厚。接下来的“流影照明妃”则将这种情感具象化,表现了明妃在月光下的孤独与忧伤。
诗中提到的“玉关道”是昭君离开故乡的象征,展现了她不归的无奈与沉重。接下来的“汉月还从东海出”,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故国的不可回归,愈加突显了她的悲凉。
“燕支长寒雪作花”一句,描绘了北方的严寒和孤独,暗示王昭君在异乡的苦楚。最后的“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更是道出了她为国捐躯后的无奈与哀伤,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荣华富贵,死后却只留下一个青冢,令人唏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白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她命运的同情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与无奈。
王昭君是哪个朝代的王妃?
诗中提到的“玉关”象征什么?
诗中“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可以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但王之涣的诗更显豪情壮志,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悲剧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