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游仙三首

《小游仙三首》

时间: 2025-05-07 23:39:37

诗句

摇曳空歌上玉清,飞烟冉冉拂仙缨。

龙軿已过黄金阙,致肃门郎识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37

原文展示

小游仙三首
作者:曹勋
摇曳空歌上玉清,
飞烟冉冉拂仙缨。
龙軿已过黄金阙,
致肃门郎识姓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空中轻盈的歌声中,轻轻摇曳着,飘向了玉清(指天宫的一种境界)。飞起的烟雾轻柔地拂动着仙人的缨带。龙舟已经驶过黄金的阙门,恭敬的门郎已经识得我的姓名。


注释

  • 摇曳:轻轻地摆动。
  • 空歌:在空中传唱的歌声,意指仙乐。
  • 玉清:道教所指的天宫,象征清净高远的境界。
  • 飞烟:飘浮的烟雾,形象地描绘了仙境的氛围。
  • 冉冉:形容轻柔缓慢的样子。
  • :指绳带或装饰,通常与官服相关。
  • 龙軿:龙舟,象征着尊贵与神秘的交通工具。
  • 黄金阙:指天宫的华丽宫阙。
  • 致肃:恭敬地到达,表示礼节。
  • 门郎:指守门的官员,表示对方的身份地位。

典故解析

  • 玉清:道教三清之一,象征着道教的理想境界,常常与仙人、神灵相联系。
  • 龙舟:在古代文学中,龙舟常常象征着尊贵与神秘,具有极高的文化地位。
  • 黄金阙: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天宫的描绘,象征着天上人间的界限,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而闻名。曹勋的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常常以仙境和道教思想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作可能是在曹勋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憧憬,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在喧嚣的世俗中,他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盈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音韵的和谐,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开头的“摇曳空歌上玉清”,运用了“摇曳”这个动词,不仅描绘了歌声的轻盈,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飘逸和对自由的向往。随后的“飞烟冉冉拂仙缨”,则通过“飞烟”与“仙缨”的结合,进一步营造出一种仙气弥漫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感受到那份清新与灵动。

诗中的“龙軿已过黄金阙”,不仅仅是描绘一幅美丽的场景,也是对理想境界的直白追求。在这里,龙舟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而“黄金阙”则是理想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高尚生活的向往。结尾处的“致肃门郎识姓名”,则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理想生活的自信,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渴望,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意境,曹勋的这首《小游仙三首》无疑是一首引人深思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摇曳空歌上玉清:诗人通过“摇曳”描绘出歌声的轻盈,传达出一种飘渺的感觉,向着理想的高处(玉清)延伸。
  2. 飞烟冉冉拂仙缨:飞烟的轻柔与仙人的缨带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环境,象征着仙界的宁静。
  3. 龙軿已过黄金阙:龙舟已驶过华丽的宫阙,象征着尊贵与理想的接近,暗示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致肃门郎识姓名:恭敬的门郎已经认得我的名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空歌”比作仙乐,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拟人:烟雾“拂”动缨带,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呈现出一种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尚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清:象征理想的高洁境界,寄托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飞烟:代表轻盈与自由,反映了诗人心境的恬淡。
  • 黄金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是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
  • 龙舟:传达尊贵与神秘,象征着通往理想境界的交通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空歌”在诗中指代什么?
    A. 现实中的歌声
    B. 仙界的音乐
    C. 诗人的歌曲

  2. “黄金阙”象征着什么?
    A. 富贵与荣华
    B. 自然的美景
    C. 诗人的心境

  3. “致肃门郎”中的“门郎”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侍卫或守门的官员
    C. 诗人的弟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与理想境界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由与高洁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情感真挚。

对于这两首诗作,可以看出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古代文人对高洁境界的共同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辉书记二首 鹊桥仙 其一 林卿生日 韩祠三首 答汤升伯因悼紫芝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 挽柳斋陈公四首 紫泽观 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 杂题十首 哭五一弟先辈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奄奄一息 紫结尾的成语 至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一得之功 包含楚的成语 尣字旁的字 油嘴花唇 招扬 割弃 异玩 亥豕鲁鱼 壁垒分明 粗心大意 折文旁的字 包含耄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