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新雁过妆楼 秋夜

《新雁过妆楼 秋夜》

时间: 2025-04-27 00:32:28

诗句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2:28

原文展示:

新雁过妆楼 秋夜
作者: 杜贵墀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白话文翻译:

暮色将近,梧桐树下飘落着细雨和淡淡的云彩。
暗夜中飞来的大雁,声音渐渐传到水边的村庄。
小阁楼的灯光昏暗,独自一人,听着蟋蟀在墙根吟唱。
此时此刻的情怀,让我惧怕遇到明月,懒得再开门。
当年在那眺望牛郎织女的地方,只有燕子楼上的霜影和凤蜡啼痕。
难以入眠,芦苇做的被子和纸帐都没有温暖。
能够梦回故国,唯恐红蓼和丹枫也让我断肠。
身形消瘦,待到五更的钟声结束,能留住几分呢?

注释:

  • 挨过:经过,度过。
  • 疏雨微云:细雨和淡淡的云彩。
  • 征雁:归来的大雁。
  • 小阁灯昏:小阁楼里的灯光昏暗。
  • 吟蛩:蟋蟀在吟唱。
  • 牛女:指牛郎织女的传说。
  • 凤蜡啼痕:指凤蜡鸟的啼叫痕迹,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红蓼、丹枫:红色的蓼草与丹红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贵墀(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江苏人,作品以细腻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其诗风格融合了唐诗与宋词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正值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际,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

诗歌鉴赏:

《新雁过妆楼 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日惆怅与思乡情怀的诗作。开篇以“挨过黄昏”引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夜。诗人在黄昏后,面对细雨和微云,心中的孤独感愈发加重。暗中归来的大雁,带来了秋天的讯息,也唤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灯昏人独自”一句,揭示了诗人在孤独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蟋蟀的吟唱使得这一刻更显得寂静而宁静。接下来的“怕逢明月,懒更开门”,表达了他对明月的恐惧,似乎是对往昔的回忆和现状的逃避。

“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则将目光转向过去,牛郎织女的传说以及孤独的燕子,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忆。最后的几句,诗人在无眠之夜的沉思中,感受到生活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虽然能梦回故国,但却唯恐美好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夜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挨过黄昏:通过黄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渐入夜晚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 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细雨和稀疏的云彩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冷。
  • 暗中征雁:暗夜中归来的大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引起了思乡的情绪。
  • 小阁灯昏人独自:小阁楼里灯光昏暗,诗人独自一人,突显孤独感。
  • 听吟蛩绕遍墙根:蟋蟀的吟唱环绕在墙根,增加了夜晚的静谧感。
  •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对明月的恐惧与逃避,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 当年望牛女处: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让人更加感伤。
  •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夜晚无法入睡,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即使梦回故乡,红蓼与丹枫的伤感也让人心碎。
  •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身体的消瘦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牛女”比喻美好爱情的向往。
  • 拟人:如“听吟蛩”,赋予蟋蟀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全诗在语言上讲究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感伤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疏雨:代表着秋天的萧瑟与情感的细腻。
  • 大雁:象征着归属与思乡的情感。
  • 蟋蟀:代表孤独与夜晚的宁静。
  • 明月:象征着美好与遥远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挨过黄昏”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 A. 迎接黎明
    • B. 经过夜晚
    • C. 经过黄昏
    • D. 进入白天
  2. 诗人对“明月”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恐惧
    • C. 忍耐
    • D. 无所谓
  3. “红蓼”和“丹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思念与伤感
    • C. 快乐
    • D. 未来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了社会动乱中的个人苦闷。
  • 李白《静夜思》:在孤独中更强调了故乡的温暖,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杜贵墀研究》
  • 《唐诗三百首注释与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昭君怨四首 和郑国器来自江州道中之什 入塞 杨和王挽章五首 满庭芳 秋蕊香(重阳) 张叔广索近诗辄为短韵 山居杂诗九十首 山中二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十字旁的字 空国之侯 幾字旁的字 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月攘一鸡 肉茸茸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立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平居无事 银指甲 山字旁的字 定弦 负老提幼 提土旁的字 持鳌下酒 年高德勋 显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