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12:03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世无扁和手,遗恨归砭剂。
嗟谁使之然,刻舟宁复记。
全诗翻译:
世间没有像扁和那样的工匠,留下的遗憾只能归于砭石(中药的一种)。
叹息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刻舟求剑的做法又能再记得多少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辛弃疾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曾参与抗金斗争,作品常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国势衰弱之际,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深沉感慨。诗中透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历史的反思。
《哭匠斤换赣》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辛弃疾通过对工匠扁和的怀念,表达了对当下工艺水平低下的失望和对历史的追思。诗歌开头以“世无扁和手”引入,直接指出当今缺乏像扁和那样的高明工匠,暗示社会对工艺的忽视和对优秀人才的流失。接着“遗恨归砭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缺失所带来的遗憾,砭石虽然能治病,却无法弥补失去的技艺与智慧。
而“嗟谁使之然”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感慨与不解,似乎在质问世人为何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最后一句“刻舟宁复记”,以“刻舟求剑”这一典故作结,象征着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能为力,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更加凸显了人们的无知与愚蠢。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工匠精神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反映了辛弃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执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代工匠精神的缺失和对历史遗产的惋惜,反映了辛弃疾对社会及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世无扁和手”中的“扁和”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刻舟宁复记”中的“刻舟求剑”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的“遗恨归砭剂”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工艺与文化传承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气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