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8:04
安乐常思病苦时,
静观山下有雷颐。
十千一斗酒无分,
六十三年事自知。
错处真成九州铁,
乐时能得几絇丝。
新春老去惟梅在,
一任狂风日夜吹。
在安乐的时光里,常常思虑病苦的境遇,
静静地观察山下的雷声。
十千一斗的酒无法分开,
六十三年的经历只有自己明白。
错误的地方真如九州的铁,
在快乐的时候又能得到多少丝毫的乐趣?
新春已去,唯有梅花依然在,
任凭狂风日夜地吹打。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激烈,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辛弃疾的作品风格独具一格,尤其擅长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感怀示儿辈》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其身处政治失意之际,心中感慨万千。这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和对后辈的劝诫,提醒他们在安乐时也要铭记人生的苦难。
《感怀示儿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安乐与苦痛的对比,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开篇便提及“安乐常思病苦时”,这句话不仅揭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更隐含着对后辈的教诲:在享受安逸生活时,切不可忘记人世间的疾苦与艰难。辛弃疾用“静观山下有雷颐”来描绘自己宁静的内心,而雷声的存在则提醒人们,生活中总有不可预测的变数。
诗中的“十千一斗酒无分”展现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表达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拥有。同时,六十三年的经历仅自己知晓,表明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错处真成九州铁”,则暗示人生中的错误和遗憾是无法改变的,形成了人生的桎梏。
最后的“新春老去惟梅在”,以梅花的坚韧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尽管外界的狂风不断吹袭,但梅花依然在寒风中傲然绽放,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坚定信念。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人生苦乐的深刻理解与对后辈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提醒后辈在安乐中也要保持警醒,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体验,尤其是那些苦难与挑战。
辛弃疾的《感怀示儿辈》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C. 对爱情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梅”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坚韧与高洁
C. 财富的富有
诗中“错处真成九州铁”意指什么?
A. 一切都可以改变
B. 错误是无法弥补的
C. 财富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