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太子忏悔诗

《和太子忏悔诗》

时间: 2025-05-05 09:45:07

诗句

玉泉漏向尽。

金门光未成。

缭绕闻天乐。

周流扬梵声。

兰汤浴身垢。

忏悔净心灵。

蒌草获再鲜。

落花蒙重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5:07

原文展示:

和太子忏悔诗 萧衍 〔南北朝〕

玉泉漏向尽。金门光未成。 缭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 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蒌草获再鲜。落花蒙重荣。

白话文翻译:

玉泉的滴漏即将耗尽,金门的光芒尚未完全显现。 天空中缭绕着美妙的音乐,四周回荡着梵文的诵读声。 用兰汤洗涤身体的污垢,通过忏悔净化心灵。 枯萎的草重新焕发生机,落花也再次绽放荣耀。

注释:

  • 玉泉:指宫廷中的滴漏,象征时间的流逝。
  • 金门:宫门的美称,这里指天亮前的黑暗。
  • 缭绕闻天乐:形容天空中传来的音乐声缭绕不绝。
  • 周流扬梵声:梵声在四周回荡,指诵经声。
  • 兰汤:用兰草煮的水,古人用来沐浴,象征清洁。
  • 蒌草:枯萎的草。
  • 落花:凋谢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南朝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他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文学家,尤其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多表现宗教信仰和宫廷生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在与太子一起进行宗教忏悔时所作,表达了对宗教仪式的虔诚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宗教仪式,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诗中“玉泉漏向尽”和“金门光未成”描绘了黎明前的黑暗,象征着心灵的迷茫和混沌。而“缭绕闻天乐”和“周流扬梵声”则描绘了宗教仪式中的音乐和诵经声,给人以宁静和慰藉。最后两句“蒌草获再鲜。落花蒙重荣”则象征着通过忏悔和净化,心灵得以重生和复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泉漏向尽。金门光未成。”:这两句描绘了黎明前的黑暗,玉泉的滴漏即将耗尽,象征时间的流逝,而金门的光芒尚未完全显现,象征心灵的迷茫和混沌。
  2. “缭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这两句描绘了宗教仪式中的音乐和诵经声,给人以宁静和慰藉。
  3. “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这两句表达了通过沐浴和忏悔来净化心灵的过程。
  4. “蒌草获再鲜。落花蒙重荣。”:这两句象征着通过忏悔和净化,心灵得以重生和复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泉漏向尽”比喻时间的流逝,“金门光未成”比喻心灵的迷茫和混沌。
  • 拟人:如“蒌草获再鲜”和“落花蒙重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宗教仪式和忏悔来净化心灵,追求心灵的宁静和重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泉:象征时间的流逝。
  • 金门:象征心灵的迷茫和混沌。
  • 天乐:象征宗教仪式中的音乐。
  • 梵声:象征诵经声。
  • 兰汤:象征清洁和净化。
  • 蒌草:象征枯萎和重生。
  • 落花:象征凋谢和复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泉漏向尽”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心灵的迷茫 C. 宗教仪式 D. 音乐声 答案:A

  2. “兰汤浴身垢”中的“兰汤”象征什么? A. 清洁和净化 B. 时间的流逝 C. 心灵的迷茫 D. 宗教仪式 答案:A

  3. 诗中“蒌草获再鲜”和“落花蒙重荣”象征什么? A. 枯萎和重生 B. 时间的流逝 C. 心灵的迷茫 D. 宗教仪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萧衍的其他宗教诗作,如《忏悔诗》等。

诗词对比:

  • 与唐代王维的宗教诗作对比,如《鹿柴》等,展示不同朝代诗人对宗教主题的处理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
  • 《萧衍诗集》
  • 《中国古代宗教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琴曲歌辞。湘妃怨 冬晚送友人使西蕃 送殷华之洪州 送戴端公赴容州 送灵一上人 江上愁思二首 中秋夜临镜湖望月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一作御沟新柳) 西蜀送许中庸归秦赴举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累岁 三从四德 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面红面赤 弋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伸理 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鬷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引类呼朋 龙字旁的字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尤红殢翠 杷杆船 山梁之秋 目不给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