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白藤堡暮归

《白藤堡暮归》

时间: 2025-05-01 06:25:22

诗句

山路沿陂陀,晚云指霮䨴。

夕阳下平野,影在飞鸟背。

近郭见村墟,归人纷负戴。

远闻呼牛声,杂出烟林外。

茅屋三五椽,低与树影配。

朴俗乐晨桑,小市足鲑菜。

即此亦羲皇,何分古今代。

行行就人烟,不警村犬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22

原文展示:

白藤堡暮归
作者: 李蘅 〔清代〕

山路沿陂陀,晚云指霮䨴。
夕阳下平野,影在飞鸟背。
近郭见村墟,归人纷负戴。
远闻呼牛声,杂出烟林外。
茅屋三五椽,低与树影配。
朴俗乐晨桑,小市足鲑菜。
即此亦羲皇,何分古今代。
行行就人烟,不警村犬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晚归图景。沿着山路走,晚云逐渐变得浓厚。夕阳洒落在平坦的田野上,鸟儿的影子掠过。近郊的村庄映入眼帘,归来的人们纷纷担着帽子、背着东西。远处传来牛的叫声,混杂在袅袅的烟雾之中。几间茅屋低矮地与树影交错在一起。乡村生活简单淳朴,早晨有桑树,集市上有新鲜的鱼和菜。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古代帝王羲皇的气息,古今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慢慢走近人烟,却不必担心村犬的叫唤。

注释:

  • 霮䨴:霭霭,指雾气氤氲的样子。
  • 负戴:背着东西,头上戴着帽子或其他物品。
  • 呼牛声:指农人呼唤牛的声音,表现农村的生活气息。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简陋而朴素。
  • 羲皇: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和文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歌、散文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李蘅在乡村生活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与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白藤堡暮归》是一首描绘乡村傍晚归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图景。诗的开头以“山路沿陂陀”引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们也在这条山路上走着,感受到傍晚的宁静与美好。接着,诗人用“晚云指霮䨴”描绘了傍晚的云彩,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

“夕阳下平野,影在飞鸟背”一句,将夕阳的余晖与飞鸟的影子相结合,形成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传递出一种安静而温暖的气氛。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村落的景象,归来的人们、牛的叫声、茅屋的低矮以及乡村的日常生活逐渐展现出来,表现了对朴素生活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即此亦羲皇,何分古今代”总结,提出一种哲学思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真挚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是永恒的。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李蘅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路沿陂陀:山路蜿蜒,沿着坡陀而行,描绘出自然的曲折。
  2. 晚云指霮䨴:傍晚的云彩显得朦胧而美丽,渲染了宁静的氛围。
  3. 夕阳下平野:夕阳洒落在平坦的田野上,画面温暖而宁静。
  4. 影在飞鸟背:鸟儿的影子在飞翔,增加了动感。
  5. 近郭见村墟:靠近城郭,能够看到村庄的景象。
  6. 归人纷负戴:归来的人们背着东西,描绘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7. 远闻呼牛声:远处传来牛的叫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情景。
  8. 杂出烟林外:牛叫声与烟雾交织,展现出乡村的宁静。
  9. 茅屋三五椽:几间茅屋低矮,与树影交错,显示出乡村的简朴。
  10. 朴俗乐晨桑:简单的生活带来快乐,表现了农民的淳朴。
  11. 小市足鲑菜:小集市上有新鲜的鱼和菜,展现乡村的日常生活。
  12. 即此亦羲皇: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古代的气息。
  13. 何分古今代:古今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14. 行行就人烟:慢慢走近人烟,表现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态度。
  15. 不警村犬吠:不必担心村犬的叫唤,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安逸感。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影在飞鸟背”)、对仗(如“茅屋三五椽,低与树影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古今生活的融合与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路: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蜿蜒而多变。
  2. 晚云:代表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3. 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4. 归人:象征着归属感与家乡的温暖。
  5. 牛声:代表着农村的生活气息。
  6. 茅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
  7. 晨桑、小市:表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传递出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路沿陂陀”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城市的繁华
    • B. 乡村的宁静
    • C. 海边的风光
  2. 诗中提到“归人纷负戴”,描述了什么?

    • A. 归来的人们的状态
    • B. 牲畜的状态
    • C. 自然的变化
  3. “即此亦羲皇”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古今生活没有区别
    • B. 现代生活比古代好
    • C. 诗人对古代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虽然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和故乡的深切情感。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李蘅则展现了细腻和温暖的乡村气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谢尉公靖同游北园五首 次韵谢尉公靖同游北园五首 次韵谢尉公靖同游北园五首 次韵谢尉公靖同游北园五首 次韵和永叔种菊过节方开 次韵和相公九月八日所赐诗 次韵和三兄田家 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 次韵和李公达见寄 次韵和君实寄景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研深 风雨同舟 沅江九肋 压卷之作 酣痛淋漓 支字旁的字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癶字旁的字 宓汩 业字旁的字 蝲蛄 乃诚 拘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