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7:33
《绛都春》
作者: 高士奇 〔清代〕
声声如织。
听风片雨丝,捲回帘额。
欹枕不眠,辜负花期为花惜。
山亭细蕊浑无赖。
那更耐今番寒剧。
添香重坐,何时始露,杏梢晴色。
脉脉。
回廊小院,却邻寺晚钟,敲断簪滴。
坐到晓鸡,还自浓云覆窗黑。
髫春嫩节都虚过。
尚不见莎青苔碧。
待他暄暖溪头,杖藜累日。
诗的开头描绘了如织的声音,仿佛听到了风中夹杂着细雨的声音,轻轻撩动着窗帘。夜里躺在枕头上无法入睡,心中惋惜花期的流逝。山亭中的细花开得毫无生气,面对这番寒冷的天气更是让人失望。添香坐下,却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杏树的新芽在阳光下露出芽色。幽怨的目光在回廊小院徘徊,邻近寺庙的晚钟敲响,打断了我的思绪。等到天亮,鸡鸣声响起时,窗外依然被浓云覆盖,黑暗笼罩着一切。春天的嫩芽和时光都已悄然流逝,连青苔和莎草的颜色都还未显露。期盼着温暖的春天能早日到来,手杖依靠在溪边,累日无忧。
高士奇(约1660-1730),字子美,号慕庐,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著称。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
《绛都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的情感。
《绛都春》是一首细腻的春日抒情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深切思念和对花期过早的惋惜。开头“声声如织”的描写,通过细腻的声音描绘引出春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温柔而伤感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失眠,因花期的短暂而感到惋惜,表现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中“山亭细蕊浑无赖”一句,展现了春花的脆弱与无奈,伴随着“寒剧”的描写,烘托出春天依旧寒冷的气候,增强了对春暖花开的渴望。而“回廊小院,却邻寺晚钟”则交织了时间与空间的感受,晚钟声响起,打断了内心的思绪,暗示着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非常丰富,杏树、晚钟、晓鸡等意象交融,构成了一个具体而微妙的春日画面,蕴藏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诗中既有对春天的渴望,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春日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花期的惋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杏树、晚钟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声声如织”形容的是哪种声音?
A. 大海的波涛
B. 细雨与风声
C. 鸟鸣声
诗人为何“欹枕不眠”?
A. 因为春天的美好
B. 因为对花期的惋惜
C. 因为夜深人静
“回廊小院,却邻寺晚钟”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新生
B. 思绪被打断
C. 对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