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7:08
《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 —— 黄庭坚
收夏筤,四月尾。
雨班班,雷虺虺。
茧栗幡,觳觳殳换束死。
数寺来,勤老子。
或遭骂,墙有耳。
在四月的末尾,我收获了夏天的竹笋。
雨下得密密麻麻,雷声轰轰隆隆。
茧和栗子都被风吹得摇晃,像是要交换生命的束缚。
几座寺庙前来拜访,老子勤勉地在此修行。
有时遭受谴责,墙壁似乎也在倾听。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存,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是“婉约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善于运用典故和形象的描绘。
该诗创作于黄庭坚的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他在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修行生活。
黄庭坚的《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了初夏的景象,雨声和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在描写竹笋的收获时,不仅表现出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也隐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茧栗幡,觳觳殳换束死。”这一句充满了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对人生和道理的反思,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而“墙有耳”的警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言语上的谨慎,暗示了社会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哲学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收夏筤”指的是什么?
A. 竹笋
B. 水果
C. 花朵
D. 蔬菜
“墙有耳”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墙壁可以听到人的话
B. 说话要小心
C. 墙壁是有灵性的
D. 墙壁会传递消息
诗中提到的“勤老子”指的是什么?
A. 老子在学习
B. 老子在修行
C. 老子在工作
D. 老子在旅行
对比黄庭坚的《和宣叔乞笋伽陀二颂》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黄庭坚更注重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展现了自由奔放的个性与豪情。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